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作者: 时间:2022-12-14 13:01:05 浏览量: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拉加寺

在巷中遇到僧人,打一照面,错身而过时,彼此会心一笑。我们素昧平生,萍水相逢,我不识人,人亦不识我,或许来人只是初入佛门的比丘,又或是得道的大成高僧,但目光交错间,片刻已成永恒。

本文上接:

《雪域日记丨Day 6:白雪关山远》


Day 7 漫步拉加寺

下山

今天是在山上的最后一天,夜里睡得仍不安宁,于是我将氧气瓶放在枕头旁边,方便随时取用。感到不适时,立即吸几口氧气,这几乎已成为本能的反应。早晨起床时,瓶内的氧气已经所剩无几。

桑君的父亲前几日陪同邻居前往四川甘孜贩牛,他们原本计划两日之内完成往返,但由于没有进行核酸检测,返回青海时他们被拦在边界。一行人只得就近进行核酸检测,在边界处等待结果。若是顺利,他们今晚能够赶回周合,但我吃过早饭便要下山,无缘再会。因此我托桑君代我转达问候,他的父亲是位十分贴心的男士,这在牧区并不多见。上次与桑爸一起到拉加时,中午他特意回了一趟楼上(桑君一家在拉加的家,位于幸福小区),只是为了给他的花花草草浇水,他一段时间未到楼上,生怕花草渴死。

今日天光大好,万里晴空一碧如洗,一扫前几日的阴霾,使人精神一振。桑君家门外聚着几名昨日来的工人,他们谈天说笑,十分惬意,这是山上难得一见的热闹时刻。这份热闹随着虫草的破土而出现,又随着虫草的沉没而消失。短暂的放松过后,从明天起,他们便要开始早出晚归,终日匍匐于高原之上寻找虫草,许多人称其为“地金”。未来一年的生活开支,全赖往后月余的努力。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桑君一家所生活的曲哇加萨牧场,今日天光大好,一扫往日阴霾。

几天的牧场生活使人备感疲惫,就在昨天的某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处在生理与心理能够忍受的极限状态,恨不得立即背上降落伞从山上跳下。然而此刻即将离开,我的心里突然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不舍,甚至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够延续几日。桑君的母亲仍旧笑容满面,她似乎从无烦恼,总是令人如沐春风。我走进小屋,桑妈端来一碗酥油茶,经过几天的锻炼,我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将青稞粉捏成糌粑。只是这糌粑的模样尚不够俊俏,由于我握得过于用力,捏成的糌粑并非团状,而像起伏的山丘。

吃过早饭,我很快收拾好行李。其实到青海后,我的行李箱自始至终都未打开过几次,出发前特意准备的诸多物料几乎都未派上用场。出门在外,我以为的有用之物,实际许多都成为自己的负担。今天桑妈与我们一起下山,她要到拉加看望奶奶,因此桑姐被留在家中看家,她还要负责招待前来挖草的藏民,这段时间会不时有人到家中串门。藏民热衷于串门,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杯奶茶足以让他们从白日聊到黑夜。

我们出门时,桑君的几位亲戚正站在车旁准备送我,舅舅一把握住我的手,又叮嘱我几句。说话的时候,舅舅从皮夹克中取出钱包,从中抽出一张百元大钞塞到我的手上,我坚辞不受,但他不断递来,反复拉锯之时,桑君对我说道:“收下吧,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你是远方来的客人,离开的时候必须带走一些东西,否则就是瞧不起我们。舅舅见你没有带东西,才给你钱。”见状,我只好收下。舅舅满意地一笑,送我上车。车上还有两名工人,他们搭桑君的车到拉加闲耍。“到拉加”是十分具象的,倘若没有拉加,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

桑君的交际能力很强,或者说,我认识的大部分藏族男性都擅长与人交往。他们无论与谁相处,即便只是初识,总是表现得热情熟络,与人没有丝毫距离。这很容易能够帮助他们取得对方的信任。在拉加时,处处都能碰到桑君的熟人。尤其是藏人之间,只要他们说起藏语,便如同对上暗号,开始以兄弟相称。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带,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必要的。桑君在车上滔滔不绝,显然他又在聊汽车, “Quattro”被他时刻挂在嘴边。

在路上,我再度看到神山“阿尼给多”,它的山体较周围的群山更显巍峨,昂首挺胸,孑然而立。另有一点十分明显,阿尼给多山色深沉,尽是土石的颜色。它的海拔明显高出周围群山,但山上少有积雪覆盖,而近处较之更低的山峰,即便是阳坡,大都被白雪覆盖。阿尼给多山上甚至栽着几排矮小的松树,或许这正是它的神奇之处。藏民路过神山时,大多会诵经祈福,并向天空中抛撒“风马”纸片。风马随风而动,他们相信自己的意愿可以通过风马传达给天上的神明。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神山“阿尼给多”,它的山体十分庞大,海拔虽高,却少有积雪。

即将行至拉加,桑妈与桑君说了几句话,随后,她数出一些现金交给桑君。接着,桑妈又掏出两百元,让我务必拿上,这次我没有推辞,爽快收下,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拗不过他们。随后桑妈下车到商店购物,我将这笔钱悄悄塞回车门上的储物槽里。

桑妈买了两张馕作为看望奶奶的礼物。无论是外观亦或是口感,这里的馕与新疆的馕并无太大差异,青海的藏民常常将其作为口粮。除牛肉以外,他们最常吃的仍是面食,我在本地很少能够见到米饭。


在拉加

今天仍是五一假期,姑妈的儿子儿媳都在家中休息,见到我们,他们十分热情。下山后,桑君迫不及待地查询自己的考试信息。前不久,他托一位表哥帮自己报名参加今年的青海省公务员考试。桑君想借我的电脑一用,然而我的笔记本电脑刚刚拿出便因电量不足自动关机,先前在山上我用过几次电脑,但并未充电。山上的电力供给十分紧张,全赖桑君家中的几块太阳能板,这几日阴雨天气较多,因此电力供应更显紧张。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桑妈便要将家中的无线设备断电以节省电量,几次我正试图用手机联络外界,然后便亲眼看着桑妈拔掉电源,而彻底陷入绝望。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山上的电力供给十分紧张,全赖桑君家中的几块太阳能板。

电脑重新开机后,桑君摸索了好一阵才登上网站,我猜测他对于考试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果不其然,看到网页后,桑君的脸色刷地阴沉下来。他反复查询几次,最终确认自己没有报名成功。这意味着他若想参加青海省的公务员考试,只能再等待一年。桑君由焦虑转为暴怒,立即向那位代自己报名的表兄打去电话,他炮语连珠,一阵大骂后仍不解气。挂掉电话,他又继续向我痛斥表兄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桑君极为懊恼,他蹲在小院中,不停埋怨表兄,他曾反复提醒表兄帮自己确认,但表兄并未放在心上。接着,他又开始抱怨,若不是自己天天在山上放牛,一点儿信号都没有,也不会搞成这样。随后,桑君搬出两个板凳,与我坐在院中商量对策,他想查明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

我们根据网站的提示打去电话,桑君刚刚按下拨打键,便立即将手机塞到我的手中,示意要我帮他与工作人员沟通。这个时候他竟显得十分羞涩。然而电话响了良久,那头始终无人接听。我们又换了几个号码拨打,仍是同样的结果。随后我意识到,现在仍在五一假期,工作人员大概都在度假。最后,桑君只得放弃。这时他反倒少了几分焦虑,对我说道:“我本来只是想考考试试,报不上就算了。我还是适合做生意,指望上班,什么时候才能开上Quattro。”说完,他嘿嘿一笑。其实在我看来,桑君也更适合做商人,他早已习惯自由散漫的生活,应该很难适应体制内的条条框框。桑君的父母更希望他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能够吃上“皇粮”,在一点上,他们与内地的父母想法趋同。

时间已近中午,我与桑君告别姑妈一家,准备到镇上找个地方解决午餐。我们开车在镇上逛了一圈,但始终很难下决定。拉加的城镇规模虽然有限,但仅有的几条街道上,饮食店的分布其实较为密集,主要有三类:本地藏民开的粉菜馆,四川人开的川菜馆以及回族人开的清真餐厅。另外还有少数几家中西快餐。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餐馆的装潢与菜品都十分朴素,外人打眼一看便知道价位如何。但由于这里气候恶劣,物产较为贫瘠,加之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拉加的物价普遍稍高,尤其是某些蔬菜与水果,价格高出内地不止一倍。这里最常见的蔬菜是土豆与洋葱。

我与桑君踌躇不前,良久,终于选定一家清真餐厅。从门面看,这家餐厅的规模尚可,走进餐厅后,大厅的面积约有近百平米,但餐厅十分冷清,除我们以外,这时仅有一桌客人。餐厅中的女招待为我们端上茶水,听我们点完菜后便又回到后厨。厨房的门敞着,我看到唯一的女招待竟也是唯一的厨师。我特意点了一份“炮仗”,这是西北穆斯林的经典面食,因面条形似炮仗而得名。吃过以后,我认为它的味道口感与普通的面条并无太大差异,实在不算惊艳。我甚至怀疑这位女招待是否是专业的厨师。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西北穆斯林的经典面食“炮仗”,只是这家餐厅的味道实在不尽如人意。

吃过饭后,我在黄河旁的西久公路下车,与桑君分道,并与他约定日后再见。我托桑君代我向他的家人捎去问候与感谢,我真心感谢他们的帮助与支持,给予我这样一段宝贵的生活体验。分别之时,我开玩笑地对桑君说道:“祝你今年多挖一点虫草,等下次我到果洛,希望你能开着Quattro来接我。”

西久公路是西宁通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唯一陆路通道,一路串联起贵德、贵南、同德、玛沁、甘德、达日、班玛等县,终点为久治县。黄河在拉加形成一个几字形河湾,几字顶点的中石油加油站是拉加镇上唯一一座加油站,这是拉加最为繁忙的区域,其中分布着几处家庭式旅馆。我久在山中,尤其对于近来的疫情、交通等信息一无所知,因此我势必要在拉加稍作休整,再作后续计划。

在果洛州,拉加是沟通东西与南北的交通咽喉,但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胜地。下山时,我尝试利用旅行软件与电子地图搜索拉加镇的住宿信息,然而一无所获。拉加镇竟无一家旅店曾在网上注册信息,我能搜索到的最近的旅店都位于果洛州府或是其他区县,靠近著名的阿尼玛卿雪山与年保则玉景区。我先前在镇上看到过几家旅店,于是决定直接在现场订房。

拉加镇上的旅店大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旅店规模很小。看这些旅店的门头,我猜测它们的条件与价位应该十分接近,便随意找了一家。我走进旅店时,店家正在吃午饭,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儿走出房间向我打着招呼。女孩十分腼腆,但接待客人驾轻就熟,她将我的健康码与行程码进行查验后,开始向我介绍房间信息。这家旅店只有两种房间,分别收费130元与100元,它们唯一的区别便是价格稍高的房间附带独立卫生间。我认为这三十元的差价非常值得,尤其对于现在的我而言。

在旅游行业极为惨淡的当下,对于一家条件简陋的家庭式旅馆而言,130元的收费不算太低。进入房间时,我大致一看以为条件尚可,但细看却一言难尽,除了两张小床以外,房间中的所有设施几乎都是摆设。首先,房中的所有家具大概都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甚至是三手、四手,大都破旧不堪,漆面破坏严重。更致命的是,床单、被褥都旧迹斑斑,白色的床具表面掺杂着大量的黄色浊痕,我很难判断它到底是旧,还是脏,亦或是既旧且脏。上楼前,我特意买了一杯速溶奶茶,想要享受一番,然而打开电热水壶一看,里面的景象堪比灾难现场。在这个房间中,我很难找到任何一处干净的地方。我猜店家大概已经将开店及经营的成本压缩到极致。

然而我无法要求更多,这时能有一张床,能有稳定的手机信号,已是莫大的恩赐。我拉紧窗帘,将所有阳光留于室外,囫囵倒在床上,打算睡个地暗天昏。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不能入睡,甚至感到异常亢奋,觉得一切并不真实。当网络唾手可得时,我近几日稍稍平静的内心便又开始躁动。我只得起床洗澡。自从离开成都,近一周的时间中我从未洗脸,更未洗澡,从镜子中看,自己似乎初具野人的模样。原本我认为我不能接受一个邋遢的自己,然而踏入高原后,我发觉这一切并不重要。在这里,人类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与自然相抗衡。

花洒中的水淅淅沥沥,毫不畅快,然而浇到我的头上,我如释重负一般,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我真的告别了山上的生活。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桑君一家所生活的周合,这里的牧场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拉加,位于黄河沿岸的谷地之中。

曲哇加萨牧场与拉加的直线距离仅有十余公里,二者海拔相差仅1000米,但拉加的生活与曲哇加萨截然不同。


漫步拉加寺

下午五点,街上的阳光依旧火辣,气温虽然不高,但我身穿棉服,仍感到燥热难耐。拉加城中的民居密密麻麻,红白相间的建筑彰显着浓重的藏式风情。但这座现代化小镇与其他地区的城镇并无太大差异,如果将各类店铺招牌上的藏文遮盖,我甚至很难察觉它身处高原与藏区的腹地。

与内地的明显区别是,这里的人口十分稀少,街道上汽车的数量似乎超过行人。初春晴日,天朗气清,若是在别处,街上一定人满为患,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聊天或是打牌,然而在拉加人影都难觅到。或许是他们平日晒够了高原上毒辣的烈日,并不会养成晒太阳的习惯。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这座小镇与其他地区的城镇并无太大差异,若盖住各类店铺的藏文招牌,我甚至很难察觉它身处高原腹地。

拉加有一处最为显著、最为耀眼的地标,即拉加寺中的宗喀巴造像。最初从外部进入拉加时,即便相隔数公里,这座鎏金造像仍清晰可辨。它高达十数米,巍然立于山腰之间,俯视着整座寺庙。鎏金的塑像在日光照射之下反射出极其耀眼的光芒,几乎掩盖了它本身的金色。静静的黄河在它的脚下显得黯淡无光。

沿西久公路前行不远,我走到军功黄河大桥的桥头,对岸拉加寺建筑群背倚神山“阿尼穹弓”,此刻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军功”为藏语音译,此地从前分为拉加、军功两乡,于2001年合并为拉加镇。在中国,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从前是宫殿,如今是寺庙,其中任意一座佛像的价格足以令人瞠目。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拉加寺中的宗喀巴造像是拉加最为显著的地标,即使尚未进入拉加,相隔数里之遥,这座鎏金造像仍清晰可辨。

黄河流经拉加之时,水量尚不算充沛,加之雨季尚未到来,这段河流十分清浅,既不像它在山陕之间那般气势汹涌,也不似它在鲁豫之时的疲态尽显,它单纯地清冽和缓,自在地向东而去。它的河面宽阔,最宽处约有百米,河中甚至分布几座沙洲,洲上遍布林木。靠近岸边,许多浅滩露出,成堆的卵石清晰可见,说明此时水位尚浅。稍远处,拉加城区沿黄河两岸次第分布,错落有致。再远处,起伏不一的山峦连绵不绝,将拉加囿于其中。这个时节,山上草木悄然复苏,已经颇显绿意。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黄河流经拉加之时水量尚不算充沛,现在雨季远未到来,河流十分清浅。拉加城区沿河岸次第分布,错落有致。

一过黄河大桥,便进入拉加寺的领地。拉加寺又称“嘉禅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名“甘丹扎西回尼”,由一代名僧阿柔格西于清代乾隆年间组织修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加寺是青海境内黄河沿岸最负盛名的格鲁派寺院,青海解放之初,该寺建筑占地超过700亩,拥有殿堂12座150间,僧舍1100余间。同时寺中有大小活佛29人,寺僧1300余人。但从1958年起至文革期间,拉加寺两次被毁,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后来又经历数次重修,现今规模约为从前的三分之一。

拉加寺背靠“阿尼穹弓”神山,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式寺庙。它的建筑布局与汉传佛教寺院有明显的不同。汉地寺院建筑趋近于宫殿建筑,布局整饬严谨,崇尚秩序、对称与稳定,几乎所有寺庙都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一条南北纵深的轴线组织空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但远观拉加寺,它更似一座村落,而非寺院,尽管在建筑群的中央,数座殿堂依山势层叠渐进,巍峨庄严,但紧靠殿宇,四周遍布僧舍民居,将寺院湮没其中。这些民居并无一定的规制,形态各异,走入其中,街巷交错,犹入迷宫。其中绿树红瓦,黄窗白墙,使人眼花缭乱。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拉加寺背靠“阿尼穹弓”神山,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式寺庙。它的建筑布局与汉传佛教寺院有明显的不同。

我在拉加寺前的广场寻觅良久,始终没有发现“大门”,最终从一处街道的豁口进入建筑群落的内部,真如“进村”而非“进庙”。其实拉加寺的外部并无围墙,从任何一条小路出发,最终都能到达它的庙宇内部。我穿梭其中,除了稀稀落落的僧人,很少见到其他行人。这种环境的感染使人自觉变慢,我慢慢地行走,抚摸着每一处白墙,享受着片刻独属于自己的宁静。慢下来方能享受,一旦将旅行变为“赶路”,也就丧失了出发时所期待的大半意义。

藏族寺院与民居的建筑形制以及建筑之上的彩绘,繁复程度远超内地,汉人讲究持重,内地百姓在修建传统民居之时,一般不会使用繁杂的色彩,遑论使用如此艳丽鲜明的五彩之色。身处其间,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活力。高原之上广布荒漠戈壁,大地贯来黯淡无光,绿树少见,红花更加少见,倘若再将房屋修成密不透风、严丝合缝的深宅大院,并且辅以深沉的木色,恐怕会使人更加不安。

拉加寺内分布着许多高大的树木,这在果洛十分罕见。树木能够在此地长到十余米高,足以说明它的历史悠久。白墙之上树影斑驳,平添几分情趣。在巷中遇到僧人,打一照面,错身而过时,彼此会心一笑。我们素昧平生,萍水相逢,我不识人,人亦不识我,或许来人只是初入佛门的比丘,又或是得道的大成高僧,但目光交错间,片刻即为永恒。穿梭于古老的建筑之中,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时空交织的梦幻感觉,使人想起从前在此地发生的无数故事。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漫步于拉加寺之中,享受独属于自己的片刻安静。藏人在建筑及装饰上对于色彩的运用,使人感受到蓬勃活力。

拉加寺为拉加建筑最高点,站在寺中,能够清晰而直观地目睹拉加全貌。这与先前在山上的感受完全不同,此刻沐浴在阳光之中的拉加已有盎然春意。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在拉加寺中鸟瞰拉加

雪域日记丨Day 7:漫步拉加寺

- 黄河岸边的人家

我徘徊于拉加寺中,久久不愿离去,所谓不觉昏黄连夜色。直至天色朦胧,才依依不舍地踏上返程之路。

入夜,拉加城中万籁俱寂,长河没于晓天,明月隐于高崖。此刻,山上的人们正做着什么?是否又在围炉夜话?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