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如果走青藏线,或者要去青海湖,西宁是必经之地;而从西宁走向西南,一定会途经日月山。因此,在一般游人眼中,日月山是著名的旅游圣地,也是西宁旅游的打卡地。殊不知除此以外,日月山还有着特殊的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宁到日月山约90多公里。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越向西走,尤其是过了湟源县向南,地理地貌已发生了悄然变化。黄土高原固有的那种灰黄色渐行渐去,青藏高原应有的绿色由远而来。绿、灰、黄相间交替,不断向前延伸,会变得越来越单一。渐渐地,绿色取代了灰黄,草原取代了黄土,农牧取代了农耕,当站到了日月山上,会发现身前身后已变成了两个天地。一侧是沟峁起伏的灰黄丘陵,另一侧则是天苍苍地茫茫的草原风光。由此终于明白,日月山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道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事实上,相对于青藏高原来说,日月山不过是其中一座普通山脉。山的主峰海拔4877米,垭口海拔也不过3520米,然而在地理上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这里,纵横数千公里的祁连山戛然而止,辽阔壮美的青藏高原跚跚而来。黄土高坡与青藏高原交汇,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在此碰撞,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以此为界……。由此形成的不同地域和形态,告诉人们,日月山不仅只是一道地理分界线,还是一道天然屏障。因此自古以来,日月山就有“中原屏障”“草原门户”之称。
若是盛夏时节,站到日月山目光所及,会发现东西两侧黄绿相间,色彩各异。一侧是一片一片的黄色花海,那是田野上盛开着的油菜花;一侧是草原上蠕动着的白色点点,那是牧场上悠闲自得的成群牛羊。以日月山为界,黄土高原之美嘎然而止,青藏高原之美由此展开。两种美的交汇,构成了日月山得天独厚的壮丽之美。
日月山除了地理上的特征,自古以来是中原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和咽喉所在,也是中原通向西南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据说唐代之前,日月山并不叫此名,而叫做“赤岭”。所谓“赤”,有说日月山一带山体发红,远看如火,近看似血,故称之为“赤岭”;也有说这里山高路远,荒凉偏僻,赤地千里,因而得名。不管出于什么缘故,日月山在古代称之为“赤岭”并无异议。
日月山自古以来被中原王朝视为前哨和屏障。历史上曾有“交马赤岭”的传说,讲的是中原王朝使者或者吐蕃王国使者,彼此经过“赤岭”时,必须相互换马方可踏入。由此可见日月山作为国家前哨的重要作用。
日月山最普遍的传说,还是文成公主进藏途经这里发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民间被传为佳话。据说,文成公主离开长安两个月后走到了“赤岭”,再回首家乡,禁不住悲从心来,于是将临行前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抛下山去,摔成两半。其中一半掉在了“赤岭”的东边,另一半掉在了“赤岭”的西边。因“赤岭”在藏语中称为“尼玛达娃”,蒙古语中称为“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之意。故此,后人将掉在东边的一半宝镜称之为“日镜”,掉在西边的称之为“月镜”,日月山因此而得名。
如今,日月山已成了内地走向青藏高原途中的第一道美景。垭口一侧立有“日月山”字样的石碑,山包上还建有“日亭”和“月亭”。日月两亭,背靠中原,面向藏地,遥相呼应,见证着日月山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日月山所历经的岁月沧桑。
(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