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作者: 时间:2022-12-25 13:59:19 浏览量:

西王母,在我国古代神话、历史、宗教、及民俗信仰活动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民间奉祀庙宇更是遍及各地,传世文献记载也是屡见不鲜。古今、中外学者都对其历史原型,地望及神话体系多有研究,有西王母西亚、中亚说、西藏冈底斯山说、青海湖附近说、更有西王母地望泰山说等诸多说法。但各种说法都疑点重重,尚无定论!而且就西王母到底源自甘肃玉门关以外的“西域”还是本就源自“华夏本土”,多年来也是争论不断!因此,真实的西王母及西王母之国还一直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一道悬而未决的千古疑案。当然也是今天华夏文明探源工作中避不开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雍荣华贵的西王母形象

按文献记载,西王母之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已存在的,而且西王母还派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一直到西周周穆王西巡时会见西王母。因此,历史上西王母之国至少延续了一千多年!

真实的西王母不可能是一个人,而是我国西部某一邦国女性首领的称呼!其王位传承制度不是“禅让制”,也不是世袭的“母死女继”制,而是上古原始宗教制度下的“转世制”。西王母所谓的“长生不死”,上古宗教认为是灵魂的不死而非肉身的不死!上一世西王母死后,按上古原始宗教的某种信仰、制度和规则,找到并确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和特定特征的新生女童为新一代西王母。类似于今天藏传佛教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而今天的藏传佛教转世制度从印度佛教中找不到源头,极有可能源于上古时期的西王母转世制度……

一.第一代西王母产生于马家窑文化时期

第一代西王母有“戴胜,虎齿,豹尾,善啸”等明显异于正常人的体征特点!跟“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牛首人身”的神农一样,在上古时期被认为是上天之神下凡到人间,称为“皇”。极受崇拜!其死后按古人说法就是要么重新成为上天之神,要么投胎转世,并按照某种原始信仰及原始宗教制度找到的所谓“转世灵童”,就被称为“帝”。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戴胜,虎齿,豹尾”西王母形象

用这种方式产生拥有极高“神权”的“帝”自然而然就成为上古时期原始部落的首领。按这种制度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女姓首领西王母也称作“帝女”。《穆天子传.卷三》:“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关于西王母,《山海经》有三处记载: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

按文献记载,西王母之居或玉山、或昆仑之丘、或昆仑虚北,虽不统一,但一定在古昆仑山一带,古昆仑山即今甘肃通渭华家岭(详见拙文《颠覆你的历史观:通渭华家岭,竟然是“失踪”二千多年的古昆仑山》)!按说古昆仑山应该是华胥氏、伏羲氏之都,可古文献中伏羲和西王母之间并没什么交集!

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整理:

“伏羲称帝号“罗奉”,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

榆中疑为今武山榆盘镇,榜罗即今通渭榜罗!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鸡公山疑在今甘肃天水、陇南一带,按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可能向东跨过陇山山脉,更不会进入中原一带!

在华胥氏、伏羲氏迁出昆仑之后,在昆仑山又出现了“戴胜、虎齿、豹尾”的西王母,从而分化出西王母之国,后向西迁徙到今甘肃临洮一带,继而发展到甘肃中部、青海东北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考古学表现为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在此继承并发展了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而且从西亚、中亚一带传入了青铜文化。

推测:“人首蛇身”的伏羲产生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时期,即大地湾文化四期(约公元前3500年)。而“戴胜、虎齿、豹尾”的西王母则产生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时期(约公元前3300年)。

二.齐家文化时期的西王母

齐家文化因1924年最早由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齐家坪遗址故名。按考古学者韩建业的说法:齐家文化早期局限于甘肃东南部的今甘肃天水地区!中期齐家文化才自东向西扩张至甘肃中部和青海东北,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逐渐“排挤”出去。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韩建业齐家文化分布图

半农以为:黄帝时开始立国的华夏王朝和西王母之邦在考古学上都表现为齐家文化!只是华夏王朝的中心在今天水地区,而西王母之邦的中心在洮河流域今甘肃临洮、广河一带。显然,在文化形态上,西王母之邦受到华夏王朝的深远影响!《黄帝内传》中记载:

“帝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镜十二面,随月用之”。

西王母不但派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后又与黄帝会于王屋,黄帝为其铸镜十二面,这在当时来说是黄帝赠于西王母的最贵重礼物,是稀有且唯一的!巧的是在齐家坪遗址发现一面铜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铜镜,被誉为“中华第一镜”!是黄帝赠与西王母十二面镜之一镜?!读者可以自下结论……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中华第一镜

历史学家张星烺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自序:“上古之世,西王母之邦,相传有不死之药,为人主所甘心。尧禹二君,皆尝西游,以谒西王母。舜时,西王母来宾。夏时羿亦西求不死之药于王母……”在黄帝之后尧舜禹至夏初后羿当政时,西王母之邦也一直与华夏王朝频繁交往,西王母的“不死之药”(致幻药物)也是华夏贵族之所求,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的上古传说也非空穴来风!

《今本竹书纪年》也明确记载:

“(舜)九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環、玉玦。”

商朝太戊时期,还与西王母之国交往密切。《今本竹书纪年》:

“(太戊)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经》注:“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

西戎即西王母之国!此时商王太戊之都还在地望当在今天水武山一带!在商王仲丁时“自亳迁于嚣”,才从今天水武山逐步向河南中原一带迁徙,先后迁居嚣、相、耿、庇、奄、北蒙(殷)等地,在中原一带也留下了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等商城遗址。因远离西王母之邦而从此与其交往甚少,直到商祖甲时,有祖甲征西戎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

“(祖甲)十二年,征西戎。冬,王返自西戎。十三年,西戎来宾。”

此时商王朝已与西王母之国相距甚远,西王母之国也从齐家文化发展成为寺洼文化……

三.寺洼文化时期的西王母

寺洼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为齐家文化发展形成,早期分布于甘肃中部定西市临洮、漳县、岷县等地,晚期则分布于陇东南陇南、平凉一带,实为商周时期西王母之国!

说起西周时期的西王母之国,我们不得不谈在西晋时期与《竹书纪年》同在河南汲县战国魏国墓葬中发现的《穆天子传》,详细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登昆仑,会见西王母之事,尽管详细行程还需商榷,但仍具史料价值!其中《穆天子传.卷四》云:

“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七千里。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吉日甲申,天子祭于宗周之庙…… ”

其中:

宗周确定为周原遗址。近年考古发现有不少高等级建筑、墓葬、及大量青铜器。可以说,它从先周到西周,绝对是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阳纡之山确定为陇山山脉。《穆天子传》有多处记载,且距宗周有三千四百里和其东尾距宗周三千里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录,分析为一大型山脉,是关中平原进入西北的一道避不过的屏障!

昆仑山确定为通渭华家岭(详见拙文《颠覆你的历史观:通渭华家岭,竟然是“失踪”二千多年的古昆仑山》)。

西夏氏未定!按距离分析应在今甘肃静宁县域。

珠余氏及河首确定在今甘肃会宁祖历河源头。

群玉之山开始疑为甘肃榆中马衔山玉矿遗址,后经反复推敲《穆天子传》详细行程后因距昆仑山黑水较远而未定!但不排除《穆天子传》几次西巡记录在西晋学者整理时内容删漏或相互窜入的可能!

“至于苦山,天子于是休猎,于是食苦”之苦山确定为渭源首阳山。史有商末周初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苦的故事,今有伯夷叔齐墓。又《诗·唐风·采苓》歌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苦山之行三日后穆王“宿于黄鼠之山”,《山海经》“鸟鼠同穴山,渭水出焉”。按行程分析黄鼠之山正好位于今渭河源风景区域!

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弇山(瑶池)确定为今漳县遮阳山

弇,盖也。——《说文》

弇日为蔽云。——《尔雅·释天》附近也发现有阳屲、三岔等寺洼文化遗存。

“西北大旷原”就是寺洼山遗址发现地甘肃临洮县。

古人多用脚步测量距离:上古时期1里=100步,1步约为0.7米,一里约为70米!(日本学者古田武彦认为,《穆天子传》中的“里”,实际使用的是“短里”,即一里是76-77米。)

现借高德地图规划步行距离与《穆天子传》所“里之数”作对比分析:

宗周至昆仑山距离8100里,合8100×70=567000米=567公里

高德地图规划经王母宫山,走古“回中道”。距离为441公里。

容错率:441÷567≈78%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西巡宗周至西北旷原距离:

14000×70=980000米=980公里。

高德地图规划步行考虑到寺洼文化在平凉的分布因素,规划走古“回中道”,经过回中山,庄浪徐家碾遗址!途经河首,昆仑山,苦山,弇山等地。距离683.9公里。

容错率:683.9÷980≈70%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东南返回时未经昆仑山,西北旷原至宗周10000里,合700公里。

高德地图规划步行经过漳县,规划走古“陇关道”。距离为:524.8公里。

容错率:524.8÷700≈75%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其中西王母之邦弇山北至旷原1900里,合133公里。

高德地图规划步行距离:93.8公里。

容错率:93.8÷133≈70%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考虑到今天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对比古代崎岖的羊肠小道,百分之七十多的容错率还是可以接受的!

周穆王何以如此大费周折执意西巡见西王母呢?

《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三年秋七月,西戎来宾”。

西戎即西王母之邦。《列子.周穆王》也详细记载了周穆王在西极化人的引导下“神游”的故事。但按《列子.周穆王》所载,周穆王出现的“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王若殒虚焉。不恤国事,不乐臣妾”等各种症状!在今天看来,周穆王明显有吸食毒品致幻的迹象!西王母之国早在夏初就已掌握了致幻类药物提取和炼制技术,被称为“不死神药”!西极化人(疑为西王母之外交使者)有策划、有预谋的“魔术”、“神药”表演,是想引诱周穆王西巡与西王母相会,想借强大的西周王朝之力迁走今陇南礼县(西犬丘)一带的犬戎于太原(又名东犬丘,疑在今山西翼城)。

《今本竹书纪年》载:

“(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秋八月,迁戎于太原”。

《后汉书.西羌传》也载:

“王乃西征太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

周穆王迁犬戎于太原后,紧接着西王母之民迁入今甘肃陇南、平凉、庆阳一带。因而在这些地区留下了陇南市西和拦挢遗址,平凉市安国、徐家碾、柳家村,庆阳市九站等寺洼文化遗存。同时西王母也迁居昭宫,秦汉时称回中官,即今泾川县王母宫。所以周穆王之后从此再无西王母,最后一任西王母的归宿就是今天的回中山王母宫!

四.西王母之遗民春秋战国时称西戎

先秦文献所称“西戎”均专指没有西王母之后西王母之国遗民!而先秦之后很多文献所称“西戎”则多为关中以西的戎族之泛称。因此,古今学者多把西北一带的全部戎族统称为西戎,易引起混淆和误解!西戎当于犬戎、义渠戎、氐羌、冀戎、邽戎一样,也是古代西北地区众多戎族的其中一支!

以下是自周穆王后,西王母之国之别称西戎的相关史料:

《竹书纪年》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到穆王之孙懿王时,周人与西戎友谊的小船开始翻船!

《竹书纪年》:“孝王元年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

《史记.秦本纪》: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

申侯和亲政策见奇效,五年内西戎与周又归于和平,两外记录可以相互应证相关史料。

《秦本纪》:“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至此西戎与秦人几代人犬牙交错、胶着仇杀于西犬丘一带。显然,西戎武力一直更胜一筹!下图是甘肃礼县西犬丘周边周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寺洼文化)分布图:(▲代表周秦文化,●代表寺洼文化)

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抛块砖Ⅰ甘肃寺洼文化或是神秘西王母之国

西犬丘周边周、秦、西戎文化分布图

《竹书纪年》:“宣王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六年,西戎杀秦仲。”

《竹书纪年》:“幽王四年,秦人伐西戎。六年,西戎灭蓋(犬丘?)”

直到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本纪》

西戎被秦兼并后,西王母之国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慢慢消声匿迹,历史上真实的西王母也演变成传说中的虚无缥缈神秘人物……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