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纪念碑”,那挂着经幡的公路桥下就是通天河,它流向金沙江。
扬子晚报网8月24日讯(记者 牛歌 图/文)23日,走了一天我们也没能走出玉树。领队说,今后几天我们还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采访,她土地总面积大到26.7万平方公里。因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玉树成了名副其实的三江之源,所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纪念碑就立在玉树境内。
玉树是神秘的,玉树市结古镇曾是历史上唐蕃古道重镇,“玉树”在汉语里也很有诗意,李白曾有诗云:“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而“玉树”在藏语里的含意则是“遗址”。当今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人口97%为藏族,是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
三江源媒体采访团的记者在玉树市参观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在这里时间永远停凝固在了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当时,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现为榆树市)发生了7.1级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失踪。这对于全州人口仅有20余万的玉树,其伤亡是极惨重的!
三层楼的格萨尔宾馆在地震中坍塌成了两层。
地震把玉树几乎夷为平地,城区仅格萨尔王的雕像和几幢建筑还站着。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在第一时间参与救人或指挥救灾,而他们中的大多数,自己就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震后,全国人民向玉树伸出援手,几年后,一个崭新的玉树就在地震的废墟上崛起了。
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玉树市观景台鸟瞰玉树,也确实被她的美丽陶醉了。
震后新玉树市鸟瞰
告别了榆树市区,采访团在去长江源的路上绕道杂多县,探访了同样发源于玉树境内的澜沧江,一路上看山势峥嵘、山石奇绝,才真正体会到“玉树乃名山之宗”的含义。
记者的车队遇到了一群去朝圣的藏民
在去往澜沧江的路上,不论是山道旁还是公路边,甚至在隧道里,我们几乎没看到任何垃圾,却不时地看到拣拾垃圾的“生态管护巡查员”和他们开着的面包车。在一个名叫昂赛的藏族乡村,更是早就开始垃圾分类了。不乱丢垃圾,发现垃圾主动拣回来交给垃圾收集站,已成为这里大人和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国道边,记者的车队遇到了一群去朝圣的藏民,他们也是看见垃圾就主动捡起来,这让我们看到了保护三江源头的生态,在玉树藏族同胞的心里,已然是一件神圣的事。为了三江源的生态保护,近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减少了自家的畜牲养殖,而每户人家也都有一个人以看护生态环境为职业了。
震后新玉树市鸟瞰
长江源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在玉树曾贴满了这样的标语:“生态报国,绿色感恩。”保护环境,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让三江源头充满绿色,给下游人民送去好水,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感谢全国人民震后给他们的无私的帮助。
家乡的生态环境,在藏族同胞心里,是圣洁的;为下游同胞保护好三江源,他们更是表现出了极大地挚诚。 编辑:乔金玲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