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取于自然,授予生命,远古传说散落人间,幻化成多姿多彩的泥塑,成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泥塑艺术源于石器时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距今至少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创造各种泥质器具的同时,还在器物上进行创作,进而催生了泥塑艺术。河湟泥塑渊远流长,在青海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便足可说明。泥塑不仅满足古人的生活需要,还被用以塑造神像,以满足精神信仰的需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也不例外。河湟地区历来便是多民族繁衍生息聚居的地区,多元宗教并存,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塑像的传统。湟中彩绘泥塑由此发展并与宗教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湟中,因位于黄河支流湟水河中游而得名,湟水河静静地浸润着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灿烂而独特的文化。这里的彩塑因制作工艺精细,人物造型逼真,彩绘手法细腻,用色大胆明快而享誉河湟地区,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湟中泥塑以粘性较强的红土为原料,靠手工捏制成形,一般为大型塑像,通常有素面和彩塑之分。因泥塑取材较为容易,所以在各大寺庙中泥塑较为普遍。在现存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都经过上彩和敷金,因此彩塑在泥塑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湟中彩绘泥塑素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着色是决定作品整体质量极为重要的环节。着色前通常先要在作品上完整地刷一层浆料,以营造光洁的表面便于更好施彩并加强颜色附着力。一具泥塑作品着色的次数越多色彩会越细腻柔和。彩绘的颜料大多来自天然矿物,这样的颜料和泥塑更容易融为一体而且色彩经年不退。等着色完成后还要再上一层亮油,这样一具彩塑作品才算彻底完成。
湟中民间彩绘泥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佛教神像到历史人物、民俗风情无所不有。作品造型或端庄大方或雍容华美,色彩鲜艳细腻对比明快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湟中民间彩绘泥塑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着湟中各民族灿烂的文化。
下集预告
《城之印记》第十三集 河湟皮影戏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