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绣”带动青海土族农民就业增收脱贫(央广网发 通讯员牟泉 摄)
央广网互助3月28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牟泉)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非遗扶贫工作,指导扶贫产业“青绣”园积极稳妥有序复工复产,依托土族传统盘绣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扶贫成果,让老手艺绽放致富之花,带动土乡绣娘持续增收,用巧手绣出美好新生活。
春分时节,记者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电商扶贫服务中心青绣园看到,扶贫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分批复工的巧手绣娘们正在用自己的老手艺,绣着小康生活的新希望。
“青绣”带动青海土族农民就业增收脱贫(央广网发 通讯员牟泉 摄)
“赶快打包,今天又有2大件邮递……”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经理苏晓莉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指导绣娘加工,一会忙着给邮政快递人员打包绣品邮件。苏晓莉介绍,正月疫情期间,素隆姑公司没有停工,绣娘们接单居家绣制产品,疫情好转,分批复产,青绣园扶贫车间已复工复产近两个月,每天的订单、邮件都接连不断。
素隆姑公司注重新绣品的研发,开发出防疫香囊、香包、口罩,以及土族盘绣特色服饰新产品,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订单2万多件,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等10多个地区和国家,土族传统盘绣成了热买好商品,也成了土乡绣娘们增收、脱贫致富的法宝。
“青绣”带动青海土族农民就业增收脱贫(央广网发 通讯员牟泉 摄)
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到依靠精湛绣技改变命运,过去一年,50岁的绣娘席金花通过针线活收入了4万多元,她靠一双手让全家人摘掉贫困帽。今年疫情期间,她正月里居家订单做工,而后又回到扶贫车间复产,两个月已收入了8000多元,她高兴的说:“传统盘绣技艺打开了我们贫困户们增收致富的大门”。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助县素隆姑、金盘绣等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做好宣传引导,为绣娘派发订单2.4万件,鼓励她们分散居家制作,在居家抗疫的同时让扶贫产业“不打烊”。
“青绣”带动青海土族农民就业增收脱贫(央广网发 通讯员牟泉 摄)
截至目前,互助素隆姑工坊以“协会+公司+贫困户”“车间经济+炕头经济”的模式,与刺绣手艺人签订目标合同责任书,已完成订单成品2万余件,实现销售额78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48万元。共辐射带动800名绣娘人均增收1200元。
互助金盘绣工坊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销售额55万元,引导刺绣艺人通过在家复工,分拨复产方式,先后给互助五十、东沟、丹麻等乡镇的300多名土族妇女下发订单3600余件,绣娘们足不出户,靠着精湛的指尖技艺稳定增收,做到了技艺传承与赚钱养家两不误。
“青绣”带动青海土族农民就业增收脱贫(央广网发 通讯员牟泉 摄)
目前,金盘绣工坊已入驻平安袁家村“青绣坊”,进一步拓宽了“青绣”产品营销渠道。如今,互助城乡青绣坊和扶贫车间已成为绣娘们展示才艺,增收致富,就业创业,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互助县抢抓全省土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和提升“青绣”品牌的战略机遇,不断加大对非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全县非遗产项目名录达93项,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达26人。通过以“公司+基地(工坊)+农户”的生产模式,先后在丹麻镇等土族聚集的民族乡镇设立青绣生产基地18处,全县现有青绣生产企业、基地、经营户3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青绣产业公司3家,国家级示范基地2家,省级示范基地6家。
特别是在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等青绣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全县从事青绣手工技艺的绣娘近10000余名,其中,长期从事青绣的绣娘3000余名,季节性绣娘7000余名。2019年,加工青绣产品约10万余件,销售收入2200万元,仅通过淘宝直播“网红”薇娅在线推销青绣产品2万件,销售额达450万元。
春回大地暖,春分花草香。随着疫情向好变化,今年互助县扶贫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土乡盘绣不断助力脱贫攻坚,有效带动农村妇女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1-3月份全县青绣产业实现销售额达220万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