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青海土特产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2-03-27 11:09:14 来源:西北特产网

“青海是一片片广大肥沃的草原,这里是牧牛牧马天然的乐园,拉依拉拉依噜扬……”,这是童年时母亲教我吟唱的一首歌谣,歌中描述了青海高原草场的美丽与牧民的自在生活,优美的旋律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青海成了我心中神往不已的圣地。

此次如愿去青海考察,饱览了水草丰美、羊群如云、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亲眼看到了浩瀚千里、幽深明媚的青海湖,亲临无数飞鸟遮天蔽日、声闻数里、充满生机的鸟岛,金碧辉煌、光彩照人的塔尔寺与藏族朝圣者的虔诚,令人肃然起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尝了许多美食佳肴,这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青海8种著名的小吃,现简略介绍一下,以飨读者。

马家烩杂碎是流行青海的著名回族风味小吃,因制作出售烩杂碎的多是回族同胞,而马姓又是回族大姓,故称。杂碎是对牛羊头、蹄、心、肝、肺、肠、肚的总称。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每年秋季有数十万头牛、上百万头羊宰杀冷藏,杂碎大量应时上市。马家烩杂碎因泡洗干净、加工细致、无异味、汤浓、油大、肉烂、味美、量大而出名。烹调方法是洗净杂碎,加盐、花椒等作料下锅炖熟,再出锅入笼,用煮肉的汤再蒸,直到肉烂脱骨,一律切成丝。

用煮杂碎撇出的汤油炸辣油。以滚开原汤下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味精、香菜、红辣油即成。烩杂碎2元钱一大碗为一份,肉汤喝多喝少不限。天亮前卖杂碎的开门迎客,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烩杂碎端上桌时,会使人食欲大增,多以争先品尝为快,食者赞不绝口。来青海者,若不尝一尝特殊风味的马家烩杂碎实为憾事。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青海的回、汉民逢喜庆日子,往往喜欢吃一种传统佳肴——烧羊蹄筋。平时宰羊时,将两只后蹄的筋剔下,晒干攒起来。做这道菜时,要先发蹄筋。方法是:在油锅上火时,将蹄筋投入锅内,随油温升高,蹄筋逐渐发起,待油热到六成时,将油锅端下,凉后再上火炸,如此三上三下,将蹄筋炸成金黄,然后捞出,用温水泡软,发开,再用碱面水将蹄筋上的油污洗净,放入冷水中浸泡备用。

烧蹄筋时,将葱切成马蹄形,辅料用玉兰片、黄花、木耳等。锅内放少量油,待油热后,放入葱,再将蹄筋加辅料放入翻炒,加少量酱油、味精,两勺肉汤,用湿粉面爆汁,出锅即可。此菜光洁明亮,吃起来胶韧柔软,醇香可口,同名贵的海味鱼肚相比,还要略胜一筹。

冶全羊是把整个鲜宰羯羊入锅煮到七八成熟捞出,再上笼蒸,直到肉烂出笼,顺颈到尾抽掉大小骨骼,整体压平,宛如一只全羊伏案而卧。在蒸烹过程中撒上盐、花椒、生姜粉等调料,待冷却后,凝结成块,从颈到尾切片出售。肉片肥瘦交错,不腻不膻,或用荷叶薄饼卷食,格外有味,也是来青海旅行者野营携带的好食品,深受群众欢迎。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香油馓子

馓子,由来已久,史书记载,起源于北朝,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馓子又名环饼,苏东坡曾赞美它是“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把馓子的做法和色泽高度概括出来了。馓子何时传入青海,虽无从考证,但青海的回、汉族群众久有吃馓子习俗,其炸制技艺后来者居上,堪称一绝。制作馓子要求有娴熟的手工技巧。先将优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入牛奶、鸡蛋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饧面。

待油锅热时,用右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八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再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金黄色捞出即成。他们炸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光亮,造型美观,是传统节日或其他喜庆吉日常备食品。若您到青海农牧民家中作客,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会端来香喷喷的馓子,热腾腾的奶茶,供您品尝。

粉蒸牛肉

殷家凉粉以原料质优,加工精细,调料足,清洁卫生而著称。盛夏,在城镇大街小巷,凉粉摊随处可见,唯独殷家凉粉销得最快,声誉极高。原因是他的凉粉是用绿豆粉制成的,绿豆粉制作的凉粉独具的优点是:可长时间保持其柔糯透明,不白不挺,不“回生”的特性,是其他如红薯粉、土豆粉、菱粉、杂粮粉等诸粉制作的凉粉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原因是水和淀粉比例恰当,火候掌握得好。殷家凉粉制作并不难。用绿豆粉0.5千克加水3.5千克,白矾粉10克。先将绿豆粉用水泡好(用水在3.5千克水之数内),余下水放在铝锅内烧开,放入明矾,再将发好的绿豆粉一次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小火加热至熟,倒入盆内自然冷却。食时切条盛入盘内,佐以油炸辣椒、芝麻酱、蒜泥、芥末汁、酱油、陈醋,吃起来凉爽利口,喷香解暑。与笔者同行的李静娟女士,是北京一高校的讲师,漂亮潇洒,她对笔者说:“这么好吃的绿豆凉粉,在北京、天津很难一见,看来,青海人的口福不浅啊!”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甜醅:

在青海最受老人、小孩喜欢,有百年历史了,以该省贵德县酿制最佳,启坛后芬芳袭人。甜醅的原料是用青藏高原独有的青稞煮熟后搅拌曲子发酵,使其糖化而成。如发酵温度过高易于变酸,温度过低则无甜味。加工中青稞要煮得烂透,发酵温度掌握在15℃~18℃,出锅后则醅粒如果肉,色黄质嫩,略带酒气醇香,吃起来醅甘汁浓,津津有味,犹似海南岛糯米醪糟的滋味,富有浓郁的高原风味,是青海人待客的珍品。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羊肉炒面片

是遍及青海城乡的风味小吃,经营者众多,食客络绎不绝,备受当地人欢迎。羊肉炒面片是将煮好的面片与炒好的羊肉片同炒一下而成,其特点是饭菜兼备,味美可口。做法是:先将精面加温水合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然后将面团搓成一根根粗面条。

用手指沾少许清油把粗面条压扁,一层层放入盘内用湿布盖好,饧半小时,即可揪面片了,揪的面片要求大小厚薄一致,如同指甲俗称“指甲面”。将煮熟的面片捞出备用。另锅热油爆炒羊肉片,内加蒜苗、葱、水发黄花、木耳、五香粉、酱油炒熟,将熟好的面片放入炒好的菜中,同炒片刻,即可食用,吃起来柔而韧滑,闻来香味浓郁,喜辣者,调以辣油,更是别有风味,真是吃了这顿想下顿。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手抓羊肉

是青海传统地方风味,以手抓食而得名,是藏族、蒙古族、土家族、回族等人民喜爱的食品。每逢年节、庄稼丰收或贵客临门时,一般有条件的牧民、农民都要宰羊吃手抓羊肉。在金风送爽的秋天,辽阔的草原正是牛羊肥壮的季节,也是手抓羊肉最好吃的时光。此时在农牧民家里,淳朴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用手抓羊肉款待您。您要记住,拒绝吃肉是不礼貌的,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的表现;最好的办法是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是亲如一家的表示。

在青海由于条件不同,手抓羊肉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城镇饭馆烹制手抓羊肉是比较讲究的,做法是:将羯羊肉砍成1千克左右大块,投入开水中加花椒、小茴香、八角、桂皮、杏干、橘皮等调料,待炖煮至手提羊骨一抖,骨肉分离即成。另备各种调料如:芝麻酱、豆腐乳(调成汁)、腌韭菜花、酱油、醋、蒜泥、葱花、辣椒油等。调在小碗内,手抓羊肉蘸着吃。此肉无膻味,味美肉香,余味无穷,营养丰富。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在青海牧区,手抓羊肉的烹制仍保持其原始的风味,把新鲜羊肉放入大锅清炖,什么作料也不放,肉炖至七八成熟即捞出食用。主人把热气腾腾的羊肉装在精制的大木盘内,盘内放着长5厘米左右割肉小刀,小刀把柄镶嵌雕饰着美丽花纹图案,锋利无比。客人们席地而坐,围着桌边用小刀割下肉片,手抓肉片蘸盐食用,七八个人就能吃掉一只几十千克重的大羊。

人们在吃这种肉时,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鲜嫩的香味,那独特的滋味是任何其他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无法替代的。这种古朴,带有原始风味的吃肉方式,会使您想起边塞古风民俗,在您思想的海洋里激起阵阵涟漪,引您遐想、怀恋、憧憬和陶醉,从而使您对青海草原的富饶,青海人民的淳朴热情好客,产生一种敬慕怀恋之情,深深地、永久地留在您美好的记忆里。

美食:青海名食漫话,记忆中的味道还记得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