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在藏区,像这样歌颂青稞的歌谣和传说数不胜数。青稞作为西藏高原悠久农耕传统和独特气候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已经具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传统食粮,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原人。
根据《粮食大辞典》注释:青稞,大麦的一个变种果实,因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子粒裸露,故称裸大麦。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具有耐寒、耐旱、早熟等特点,而且热量很高,可以充饥御寒。此外,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营养特征。
图1 青稞
来源:网络
西藏是青稞的主要产区,作为国家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区有35个粮食主产县。根据西藏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7年全区青稞种植面积210万亩,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70万亩,青稞产量78.1万吨,平均单产378kg/亩,占西藏总粮食产量的80%。从西藏本地区来看,青稞供给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但随着青稞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不断被挖掘和认可,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市场对青稞的需求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图2 西藏青稞2013-2017年播种面积和产量
来源:西藏统计年鉴
青稞是西藏立农之本,发展青稞产业成为西藏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抓手。西藏政府陆续出台《“十三五”西藏自治区粮食“双增长”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青稞增产行动的意见》,提出增加青稞种植面积、提高青稞单产,到2020年青稞单产比2015年提高50斤/亩。青稞产量提升为青稞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青稞价值提升却需要从加工业入手,在产品多元化和精深化方面寻求突破。
西藏青稞主要加工产品情况
大力发展青稞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径。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优势农作物,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据统计,2018年西藏共有青稞加工企业37 家,青稞加工转化量约9.5万吨,加工转化率约12.16%。目前西藏的青稞加工业主要产品有糌粑、青稞酒、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
图3 糌粑
来源:网络
藏区内青稞加工产业
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整个青稞加工产业来看,虽然近年来总体上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受限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人员素质、政策方针、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青稞产业的特色、生态等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产需矛盾突出、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发展滞后、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
生产标准化不高
产业化水平较低
受限于藏区的经济技术和科技水平,青稞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在青稞加工设备、加工环境、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工艺流程等方面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目前无法实现产业化、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导致青稞产品品质良莠不齐。
青稞传统食品糌粑、青稞酒等主要通过分散的手工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操作过程中缺乏严格卫生要求,如糌粑生产的核心环节炒制工艺和水磨工艺,炒制工艺的进料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砂子的用量、砂子与青稞的分离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控与作业指导,全凭操作员的感觉进行控制,品质与卫生都无法得到保证。水磨工艺中进料量、磨缝间隙、水流速度都是模糊控制,粉粒的粗细没有量化的指标描述。而且青稞产品多采取大包装散装存放的方式,菌群控制不严格,产品容易霉变(糌粑) 或酸变(青稞酒),很难批量走向区外市场,更谈不上产业化经营。
产业研发人才缺乏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西藏仅有西藏农牧科学院、西藏农牧学院以及西藏大学等几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青稞加工研究,落后的教育水平、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西藏很难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更难以从外部吸引人才来藏。西藏本土加工企业整体实力弱,又难以吸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加工业科技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青稞加工业的发展。藏区内的企业,大多是企业负责人身兼研发、生产、品质管理、销售等多个职务,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职的研发、技术与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未成体系。
产品类型单一
未形成过硬产品或品牌
在藏区,青稞更多进行简单加工,如将青稞加工成糌粑、青稞酒,产品类型单一,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深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存在副产品浪费的现象,综合利用率不高。比如青稞麸皮具有较高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目前只是作为肥料,其保健功能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近年有些企业致力于其工艺改进和工厂化生产,但产品形式的区域性太强而技术含量有限,前景不乐观。青稞麦片、速食面、挂面、方便面和“搓鱼”等新型食品大多是模仿其它谷物食品用青稞原料试产试销。这些年藏区内已经产生了喜孜、藏缘等知名品牌,但是这些品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硬产品和认知度高品牌。
藏区内青稞产业发展建议
提升工艺水平
加快标准化建设
加强西藏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改造升级装备、设施及工艺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优质专用青稞原料,制定青稞原料标准; 对企业投资设置门槛,开展企业加工标准化认证,要求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进行食品安全认证; 规范青稞产品名称使用,制定西藏青稞产品地方标准。
此外,目前青稞产业可就一些共性的技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整合各个企业和科研机构顶尖人才,共同开发新技术,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管理培训
各级政府应加快制定与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端技术人才在西藏的福利待遇,鼓励企业不拘一格从内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西藏和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类人才项目,抓住点滴学习机会,积极组织和引导西藏青稞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家的“援藏”培训,争取把西藏人才引进与“援藏”工作有机结合。
政府与行业组织可组织企业管理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品质管理人员、法规人员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从外部强化监督,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推进产业转型
加强自身宣传
推进产业转型,挖掘西藏青稞独特产品特征和功效组分,研究青稞β-葡聚糖、黄酮等特殊营养成分的作用机理。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鼓励企业开展青稞新产品研发。青稞加工企业应加大对西藏青稞产品及加工产品宣传、推介,建设西藏好青稞的区域公共品牌,避免企业单打独斗,提高企业竞争力。抓住国家“援藏”的政策利好机会,在各地建立西藏青稞产品的展示、推介平台,利用各援藏省市、大型企业等媒体加大公益宣传,培育消费市场,逐步形成面向全国的知名品牌。
此外,对于青稞加工企业来讲,需要重视消费者调研,通过开展消费者调研来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为产品研发提供依据,通过新产品的研发,不断的满足消费者对青稞产品的认知和需求,从而提高青稞的产业价值。
本篇文章中我们和大家介绍了青稞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在接下来两篇文章我们将分别从消费者对青稞的认知和需求、市场现有的青稞产品两方面进一步对青稞产业展开深入的分析。
阅读:
我省启动青稞产业三年行动
青海乡趣网讯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地区极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作物,是我省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将启动青稞产业的三年行动,把青稞作为特色农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打好高原牌
又到月圆中秋时
传统口味月饼仍然最受欢迎。西北特产网转自青海新闻网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中秋佳节,与明月美
我省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实现突破
11月10日,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会暨产品发布会在西宁举行,省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省扶贫局、浙江大学、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介绍青稞项目产业产学研合作取得成果
借消费扶贫的快车道“青海味道”销售过亿元
青海乡趣网讯 借助消费扶贫的快车道,“青海味道”今年成功销往江苏、山东、浙江等对口援青省市以及中央机关定点帮扶单位、省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政府带头、多方联动,不断扩大扶贫产品订单采购规模。截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