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美食特产百科「青海在线网·话中秋④」褚成艳:中秋节“偷”来的小幸福

「青海在线网·话中秋④」褚成艳:中秋节“偷”来的小幸福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5-29 10:44:09 来源:西北特产网

中秋节,青海人习惯称之为“八月十五节”,青海当地在中秋之夜,通常有献月饼、献瓜果,赏月等活动。

记忆中的中秋节是热闹的、欢庆的。小时候总盼望着过节,尤其是农忙时节的中秋,总是多了一份忙里偷闲的安逸感。那时候的村庄不富裕,也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大家都是靠天吃饭,种庄稼、收庄稼。门源的庄稼成熟得晚,等到中秋节也才刚刚收割完,经历了一个月的收割农忙,嘴巴已经馋的不行。

每年中秋节,父母总会买水果、买肉给我们过节。一般在八月十三四左右父亲就会专门去镇上买东西,从早上起床后我和弟弟就期待着零食水果的到来,有时候我们会求着父亲带我们去。

小镇的深秋很安逸,有些人懒洋洋地坐在街边的小摊前,过往的行人自己挑选,摊主也不刻意去兜售,有多少人拿多少货,他都一清二楚。买了水果和肉类,父亲还会额外给我们买一瓶饮料,还会笑着说:“一年一次啊,小孩子不能多喝。”就这样,中秋节成了我们的“饮料节”。

那时候的中秋节不买月饼,传统的青海月饼是自己做出来的,没有模具,全凭妇女们的记忆和一双巧手。如今回想,中秋的味道依旧是温暖的。

制作传统蒸笼月饼是青海民间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青海的手工月饼与各地月饼不同,青海月饼以面粉为原料,用蒸笼蒸出来的花式大馍馍。

八月十四晚上就开始做月饼了,独特的月饼绝对是中秋节的一道的靓丽的风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月饼上的花花,母亲蒸好月饼会先送去给家族里的长辈,让他们品尝,各种各样的花花,寓意也各不相同。每次我都把上面的花花扣下来,到最后好看的月饼成了“秃头”,妈妈直骂我不懂规矩,可我那时哪管规矩,一心只在吃月饼。

青海的大月饼被称为“青式大月饼”。青海的月饼讲究,有大月饼、小月饼之分,用来拜访亲友和用来拜月的造型也不同。每逢中秋,家家户户都要蒸一个底径30厘米左右的“超大”月饼。制作时,要先把新打的麦子磨成面粉,之后加入红曲、香豆和清油,分别揉成红色、黄色、绿色的瓤,在最外层还要包上一层白色的面皮,放在大蒸笼中蒸熟。大月饼的面皮上还会用彩面做出蟾蜍和蛇的造型。

传说月食是由于蟾蜍偷吃月亮所致,而蛇是蟾蜍的天敌,为了保护月亮,人们便做一条蛇吃掉蟾蜍,从此蛇也成了月亮的保护神。

青海农村过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里支起桌案,“献”上自家蒸的大月饼和各类水果。月亮升起时,家中老人会在月光下的供桌前煨起桑烟,焚香化表,虔诚叩拜、祈祷。

青海有“偷月饼”的习俗。那是童年最快乐的记忆,月亮升起后,每家的儿童可以去左邻右舍玩耍、“偷月饼”。每次等天黑了,我们几个小孩偷偷去别人家偷拿他们在院中“献”的月饼、瓜果。这一习俗为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假如偷到月饼寓意幸福美满,被“偷”的人家也不但不生气,反而也认为这预兆着一种吉祥。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几个伙伴去隔壁阿姨家“偷”月饼,结果月饼没“偷”着,我跟着伙伴们“逃跑”的时候却摔了个大根头,弄得衣服上、脸上都是泥巴,隔壁阿姨见到我们的样子赶忙问有没有摔伤,她给我装了一大包水果、月饼,还亲自将我送到了家里,如今想起来,依然觉得感动,那时候的一切都是温暖而又美好的。

如今村庄的人越来越少,外出打工的人中秋也难回故乡,但是无论如何变化,有一种感情总不会变,那就是思念。家里的大月饼寄托着母亲浓浓的爱,成了在外游子最深的记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