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美食特产吃法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0-06-16 08:59:26 来源:西北特产网

俗话说

追根溯源方得食物本味

狗浇尿、酸奶、糌粑

酸辣里脊、老八盘等等

这些从小吃到大的青海美食

你了解过它们的历史渊源吗

今天,小爱就带大家扒一扒

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搅团

“搅团”,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岐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为了缓解军队士兵的思家情绪,便换着花样增加饮食品种。于是,便有了这道特色的饭食。只是,那时的名字更有文化和军事内涵,叫水围城,青海人叫“搅团”,也叫“散饭”,青海东部农业区传统的家常面食,深受大家喜爱。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尕面片

古代的青海民众,在茫茫原野上,风餐露宿时,除了一口锅以外,不可能携带更多的炊具。把光板皮袄就地一铺,就不必带案板了;拿三块石头就地一支,就不必炉灶了;用手指捏扁面团,就不必找擀仗了。面团经过压平、拉长,再揪断,就成面片了。下锅后,就地折上两根芨芨草当筷子,一顿快餐就草草下肚了。这就是“尕面片”的由来。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对恋人被迫离开家乡,在沓无人烟的草原上,他们只有一口锅和一点面,能干的少女居然在自己的大腿上揉出了面,便为丈夫揪出了一锅可口的面片。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青海老酸奶

要说青海酸奶的起源,至今有很多种说法。在历史记载中,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的民间故事中,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就开始了。但是,被大家广为流传的还有另一个。

在800年前,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对农奴夫妇替主人放牧,走了很远很远,不料碰到了暴风雪,两人慌忙躲避,不小心将一罐煮熟的牛奶忘在了帐篷外面。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第二天,牛奶凝固发酵之后,变成了状如豆腐花、需要咀嚼食用的酸奶,他们就靠这桶酸奶支撑着回到了家里,最终慢慢转播给身边的人。当然,这可能只是美好的杜撰。

其实是以前牧民家里,奶多了,喝不完了,就背着灌满羊奶的皮囊随畜群在大草原上放牧,在这个过程,皮囊中的牛奶会常常变馊,凝固成奶渣,牧民将这样的奶倒入住过的牛奶里,就自然发酵成酸奶咯。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炸花花

“炸花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那时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人们会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期间的快餐,被叫做\"寒具\"。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寒食节逐步与清明节融合在一天,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也早已遗失,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被保留下来,用于在重大节日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青海老八盘

青海老八盘历史悠久,其诞生的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证。但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大概是在明清时期至民国初期随着山、陕商人陆续到青海做生意而逐渐发展来的。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明清时期,大批外地客商涌入青海,青海本地的同行们便拿出产于贵德、互助等当地菜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样一来,青海老八盘便逐渐形成了。

甜醅

甜醅的来历,跟青海汉、藏、土、人民酿造酩酒有密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朝时就拿它待宾客。杜甫、《客至》诗中说“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旧醅,便是酒醅。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酿造甜醅,原料以玉麦为上乘,因玉麦质细无厚皮。嚼食无渣。青稞次之,但须脱皮。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甜曲”

狗浇尿

说起狗浇尿的来历,还和一名土族阿姑有关。从前有一个新媳妇过门,按照传统,第二天早餐时都要露一手,但是有个新媳妇却忘了从娘家带来美食,只得匆匆忙忙进了厨房。她将面和油准备好,放在灶台上的面板上,刚准备和面,一只小狗跳上灶台,一脚就把油壶踢翻了,清油在案板上流得到处都是。怎么办?新媳妇急中生智,连忙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将油吸干。然后和成油面,撒上香豆粉,浇少许清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制作成螺丝状,切成小段,擀成薄薄的饼。在烧热的锅中倒上约半两清油,将饼放入,沿锅边浇上一圈清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颜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赶紧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清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就出了锅。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热腾腾的饼子端上桌,大家品尝后,都说特别香,就问新媳妇是怎么制作的,新媳妇不好把狗踢翻油壶的事情说出来,就说是狗把尿浇在上面的缘故。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薄饼叫做\"狗浇尿\"。也有人说,新媳妇在做这种饼的时候,一只脚踏在灶台上,然后拿着一个小油壶一边浇油,一边烙饼子。被旁边的邻居看见了,戏称她像狗撒尿一样,所以把她烙出来的饼叫做狗浇尿。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当然,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是,由于那时候油特别珍贵,人们舍不得多用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凉粉

凉粉起源于北宋时期,宋代文学家孟元老在他的笔记散文作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街巷已有凉粉的身影。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在青海,流传最多的是尹凉粉,两代人经营近百年之久,成为西宁群众很受欢迎的名小吃。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麦仁

“麦仁”,是青海人的“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八日,青海的很多农村要举行祭奠和庆祝,农民要吃麦仁粥,有地方叫麦仁饭。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青海传说中,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特色美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酿皮

据西宁市档案馆《史志话说》记载,解放前酿皮都是由一些个体摊贩经营,因其经济实惠、味美质高,很得群众称赞。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三十年代西宁有家姓杜的人家经营的酿皮儿,满城群众都称为“尕鱼儿酿皮儿”,面筋多调料足,滋味悠长。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解放后西宁比较有名的是“马伯酿皮儿”,据说天刚亮就有人来排队,一直到傍晚六七点,客人从没间断过。

青海拉面

青海化隆拉面“生”在厦门,“长”在全国,打响的却是“兰州拉面”。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商潮澎湃。化隆拉面的探路人之一马贵福,其朋友韩录最早曾在拉萨开面馆。听说许多穆斯林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1988年8月,两人赶到厦门,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家“清真拉面馆”,改造成当地口味,这就是化隆拉面的源头。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化隆拉面“拉”遍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如今,化隆人把2万多家拉面馆开遍各地,8万多拉面大军靠着一碗“拉面”每年“拉”回将近6亿元,是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倍多,占农民务工收入七成。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2015年5月,化隆拉面服务中心在西宁成立,中国拉面网同时上线运行,业务覆盖全国54个城市,青海拉面也从此进入电商时代。

青稞面搓鱼

传说。几千年以前,离娄若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布拉国。布拉国地大人多,人们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羊奶,只有国王的宫殿里才有青棵树,也只有国王和他的大臣才能吃上一点儿水。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国王的儿子阿初,是一位聪明、勇敢、善良的青年王子。他听说,山神日乌达那里有粮食种子,把这些种子撒在地里可以长出又香又好吃的粮食。他想让人民都吃上粮食,便立志去山神那里找种子阿初跋山涉水,矢志不渝,终于从蛇王洞府的宝座下偷出青裸种子,并在回国途中一路撒下。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从此,几千里地就有了能抽穗结粒儿的青稞了。有了青稞之后,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便创造出了风味小吃-一青稞面搓鱼儿。

门源奶皮

门源奶皮源于何时,恐怕已无法确切地考证。远在唐宋,我们这里全是吐蕃遗风,人喜啖生物,无蔬茹醋酱,酗酒如茶。元明时期,虽有酥油曲啦问世,但在门源人的饭桌上仍未闪现一点奶皮的影子。大约一开始奶皮儿就没有跟这些乳制品同台登场。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前清罗卜藏丹津手下曾有人用奶油款待一清廷将领,将其诱降,未知这里的奶油是不是奶皮。说奶皮在门源回族饮食风俗中有400多年的历史,也许讲的就是这些奶油之类吧。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乾隆年间,“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的巨贾富商们,在布匹茶盐上一味地追求发财,对涉世不久,微不足道的奶皮子谁都不屑一顾,只当作奶茶碗中的泡沫自生自灭。于是,旧青海八大作坊里找不到它,草原牧场的褡裢口袋里也找不到它。只有戴着白色顶帽的贫困回族山民们宠爱了它,在回忆《临洮》称为“番女亦风流”的“花儿”中为奶皮留有一席具有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之地:“长面擀哈炕喂哈,茶碗里奶皮泡哈。”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万万没想到!青海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 居然是这么来的!

一个都不知道的

你怕是个假青海人

除了以上这些传说

你还知道哪些美食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