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中国地图上还找不到。这是一个神秘的“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国营221厂)。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就诞生在这里。它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地方,也是培育“两弹一星”精神的地方。
金银滩原子城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58年,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均诞生于此而得名原子城。1995年5月15日退役,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海镇,现为海北州府所在地。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为什么两弹基地会落户这里呢?翻开中国核工业史可以看到,1958年初中国开始筹建第一个核武器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就是赫赫有名的“九院”。后来九院的院长李觉将军带着他的同事和苏联专家一起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认真的分析、概括和总结,最终在青海的金银滩设立了西北核武器设计研究院。后来,九院的总部也设在了这里。因保密的需要,这里对外称“221厂”。221厂的场区位于金银滩草原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570平方千米,保密区域遍及整个草原。
基地共分甲乙两区,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有18个县处级单位(简称18甲区);乙区在海晏县城,主要是生活区。基地有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其中厂房33.3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38.9千米,与青藏铁路在海晏县火车站接轨;沥青砼路面73千米,与青藏、青新、湟嘉公路连接。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
1962年3月基地建设期间,一直集中于北京攻克原子弹理论设计的科研人员就先行进驻基地。1962年下半年,中央批准了核试验的“两年规划”,即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3月,大批从全国各地抽调的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拉开了研制原子弹的攻关会战。经过几千次的小型实验和8次大型实验,1964年1月14日在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基地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同年4月,加工出第一批核部件。1964年8月20日,我国首次核试验用的原子弹装置在基地全部加工、装配、验收完毕,开始启运到罗布泊试验基地。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弹试验成功。此后,基地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仅用7个月研制成核航弹(飞机运载原子弹)空投成功。之后,又投入氢弹技术的突破,到1967年5月第一颗氢弹设计、生产、试验工作全部完成,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而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我国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基地加工装配和启用的,并实现了武器化进程,生产出各种型号战略武器装备。国庆40周年庆典时,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三号弹头就是在该基地研制生产的。
1987年,为了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政府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作出了撤销221厂的决定;同时决定除专用设备和部分通信设备外,其他可利用的一切设备由海北州无偿接受利用。到1993年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散”的原则,在全国各地安置了全部职工;同时,对基地核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经国家验收完全符合有关规定后,整体移交海北州。原子城基地成为全世界唯一和平利用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