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细品乐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味”

作者: 时间:2022-12-06 11:14:10 浏览量:

细品乐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味”

□李积霖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岁月的沧桑巨变中,这条青海大地上的母亲河,缔造了峡谷、盆地、湿地等丰富的自然地貌。由此坐落于湟水河畔的乐都,在城市建设中也就有了“文化味”。

文化厚重数乐都

海东市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下游,湟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乐都地处兰州和西宁两省会中间,扎碾公路、乐化公路南北贯通,是十字交汇中心地带,地势平坦,交通完善,出行便捷,环境优越,气候湿润,是青海省内较适合人们安家落户的地方。

走在湟水孕育的乐都这片大地上,你会被不同文化形态所感染。乐都境内古木参天,有峰崖奇秀的仓家峡、水峡、央宗林,还有充满神话色彩的老鸦峡鲁班亭等名胜古迹,使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河湟文化碑林,以及古老典雅的学校,凸显其文化底蕴。还有乐都沙果、花檎、软儿梨、桃子、杏子、葡萄、辣椒、洋芋、韭菜、大蒜等瓜果蔬菜驰名省内外。

作为有着4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海东市政治文化的中心,乐都又是一座被文化浸润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们在改造生存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人文财富——柳湾彩陶。秦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开始在这里渗透,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南凉王朝在这里建都后,曾开馆宴士、举办儒学。清朝乾隆年间,此地诞生了青海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吴栻,并修建了西北地区闻名遐迩的凤山书院。

在青海历史上,乐都曾先后被设置为破羌县、乐都郡、鄯州、湟水县、邈川、湟州、乐州、碾伯卫等,曾与西宁交替成为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开元年间,乐都曾设陇右节度使,辖治12州,成为西北的政治经济中心。

此外,汉三老赵椽之碑、古南凉都城遗址、明瞿昙寺的古建筑和壁画、西来寺古建筑及寺藏明代水陆道场画、县城明代建筑关帝牌坊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瞿昙寺的建筑艺术、馆藏文物和壁画被视作文化瑰宝,有着“前有敦煌,后有瞿昙”的美誉。

其实,乐都书法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乐都被称为中国书法之乡。另外,瞿昙花儿会、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和南山射箭、北山跑马会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让乐都这个城市既有文化分量,又有文化品位。

文化赋予城市灵魂

乐都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容纳着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并不断传承。乐都人历来非常重视教育,赏文谈理看学校,百年老校中,孔像肃立,书生彬彬有礼,教师端庄礼贤下士。

细品乐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味”

纵览乐都的文化历史,具有人文精神的前贤鸿儒不乏其人:吴栻、谢善述、李兰谷、李鸿仪、焦桐琴、郭世清、蒲文成等举不胜举。近年来,乐都教育在全面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及控辍保学清零行动以来,目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8%,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到9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8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4.6%,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2%,各项指标均排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乐都“教育大县”这方沃土孕育出了“耕读传家、崇德尚美”的传统美德,它也是河湟儿女勤劳耕作、知书达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家园。墙里开花墙外香。2021年元月,中国新闻网还以“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题报道了青藏高原博士村——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

市民们喜欢乐都的理由有很多,当然文化是最具吸引力的磁石。如果说人们要选择适合居住的城市,首先第一眼要看它的“硬件设施”,就是整体外貌和环境,而住进这座城市之后,还是得看它的“软件设施”,也就是城市的文化内涵,即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等,因为注重文化涵养的城市才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艺术星光璀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营商环境良好。彩陶文化是乐都最亮眼的名片,传承“河湟古都、彩陶故里”的精神基因,打造都市化的文化城市,乐都当仁不让。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不论是当今还是未来,城市之争在于文化与品牌之争,城市文化特色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品位优劣的重要标准。

如果说城市基础建设是框架,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硬件建设,追求时髦的现代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而没有人文特色,没有文化品牌的支撑,就很难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那么这座城市就会失去灵魂和色彩,也就失去了市民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变成没有生命力的浮华城市。我国无数文化名城,如杭州、成都、西安、南京等的发展无不依托厚重的文化内核和灵魂,展示着城市的个性化风貌。

细品乐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味”

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之于文化,不是简单地给城市贴上文化的标签和符号,要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留得住乡愁。

一座城市如果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人们才可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天府之国”这些就是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记忆,也代表了人们对该城市文化特征的认同。城市文化在于城市精神的涵养,而城市精神的涵养,就需要城市现代化精神文明的建设。

纵观乐都建设历史文化城市的全过程,都是以展示“坚守”的朴拙,显露“创新”的锋芒为主,坚守而不固守、守成而不守旧,既彰显了传统“河湟古都、彩陶之乡”的文化魅力,又跟上了文明都市的发展潮流。

近年来,乐都区以实施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同时,在不断深入开展绿化提档升级行动中,全方位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高标准完成城区道路、湟水河两岸重点片区绿化,着力打造国家园林城市。每年都在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园林项目,南凉遗址公园、大古城沙沟公园、西沙沟公园、蚂蚁山生态公园、朝阳山地质森林公园的建设,让乐都悠久的历史、宜居的生态、和谐的环境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将湟水河乐都主城区两岸生态重点区域和景观节点有机串联起来,让市民拥有亲水、娱乐的空间,享受清源活水、海鸟嬉戏、南楼望阙、九曲灯阵的湿地生态美景,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这种以历史文化名片为依托,展现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让本地文化资源蓬勃发展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房地产开发商来乐都投资。

文化涵养重在提升城市的生活品位。我们强调,建立城市文化是要提升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幸福指数。乐都区委区政府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依托乐都全域三河六岸山水格局、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和村镇体系现状,计划构建“一心两轴一环两板块”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目前,卯寨率先紧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全力挖掘河湟文化、陇右文化、红色文化的历史遗迹,打造以民俗体验、休闲观光、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景区,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的领头雁。在其红色教育基地开设的道德讲堂,也为积极弘扬传播河湟文化、乐都文化凝聚了广泛的力量。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滋养着这里的人民,影响着市民的素质、城市文明的进程和市民的幸福指数。一座城市只有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才能为长远的发展找到一个合适的坐标。而文化就是滋润城市灵魂的绵绵春雨,缕缕轻风,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不断积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城市的发展需要硬件建设,但更应该突出文化的软件建设。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特有的文化功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让市民真正地拥有幸福感、获得感。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城市也一样,以城市承载文化,以文化托起城市的风骨、丰富城市的内涵,让城市与文化互相滋养,让城市有温度,让市民有温情,让这一缕缕人文气息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无穷的魅力。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