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了,西宁最低都突破零下13℃了,走在青海的大街上不用摆poss,都那么楚楚“冻”人。不过还好,回家有暖宝宝、电热毯、暖气,那叫一个舒服。可是想想看,现代人过冬有一大堆的神兵法宝,古代人物质匮乏,该怎么熬啊?
关于古代青海冬天啥样,唐诗中就有记载: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卢纶《从军行》
暮雪连青海,阴云覆白山。
——令狐楚《相和歌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总之那时候到了冬天,青海除了雪和风沙,剩下的全是冷。那古代青海,身处这么冷的天气,怎么熬过去?
过冬方式1:人造暖气+防风空间
其实,远古的祖先自从懂得了使用火之后,就有了第一种取暖方式。火带来的温暖,让人们有能力抵御一定的严寒,可是光火也不行,风一吹、雪来,一堆火也很难保留住温暖。
于是后来人们就有了另一个可以遮风挡雨挡风保暖的方式——建房子,例如半地穴式的房子,上面有居住空间,地下也有,这样多了一个保暖层,温暖就被锁住了,这样的房子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抵御野兽,大冷天的,野兽也冷也饿,四处觅食,有房子在,就不怕。
随着青海与中原地区的交流,青海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棒的过冬方式——热炕头。在秦汉的时候就有一种火墙,说白了就是把墙中间掏空,外面连接着灶台,灶台的烟气就能把墙壁带热,进一步发展其实就是——炕,然后再发展就是暖气,要知道这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真得是最早的人造暖气呀,现在的暖气也不过是用水气代替了烟气而已,本质没啥改变。
过冬方式2:奢华真皮大衣
古代青海多数是游牧居多,后来和中原地区互通学习,逐步有了农业,但在这里因为打猎的缘故,当时自然产生了一种保暖方式——穿真皮大衣。
宋元之前,棉花还没有普及,所以厚厚的大棉袄是不能指望了,而一些动物皮毛,比如裘皮,或者其他的一些打猎来的保暖皮毛,都可以被制作成保暖衣服。除了裘皮大衣外,人们还会使用另外一种材料做衣服,那就是羊毛,所以想要保暖,薅羊毛也是不能少的。
过冬方式3:涮火锅 吃肉肉
在青海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实一直有个传统延续至今,那就是储备冬肉。这些冬肉就是用来过冬的食物,食物里富含的营养和热量,可以辅助人们进一步熬过寒冷。那吃的主要是什么肉呢?当然是最豪华、天然的牛羊肉,主要是藏系羊肉和牦牛肉,现在可都贵着咧~
具体怎么吃呢?这个要分阶段的,比较早的时候饮食文化没有交融,相对单一;随着青海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古代青海地区过冬美食更加丰富了,烤全羊、手把肉等现在都耳熟能详。当然少不了最传统的“涮火锅”了,其实就是原汁原味的肉下锅煮透煮烂,带着原汁的味道,再来些青稞酒,真是美滋滋啊。
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古代人过冬真得是很有智慧的,尤其是火墙的发明简直是天才,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一些古代传承下来的过冬习惯呢?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