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沿岸庄户人家的饮食类型和饮食习惯大同小异,除了各种面饭,馍馍就是第二主食,而且花样很多。要是再排个第三主食,那肯定是被城里人当作副食的洋芋了。
乡亲们用白面可以做成锅盔、焜锅、煊煊(饼子)、花卷、月饼、馒头、包子、葱油饼、狗浇尿、宽水油饼、馓子、麻花、翻跟头等;用青稞面可以做出干粮(铁锅烙)、油花(䴱笼蒸)。
锅盔
焜锅
白面锅盔、焜锅,类似于新疆人的馕,区别是馕在贴在泥炉子里烤熟,锅盔(较大)、煊煊(较小)将发酵好的面放在铁锅里烙熟。焜锅是在特制的生铁锅(壁厚,由锅、盖两部分组成)里放入发酵好的面,合上盖子裹夹到燃烧的草木灰、牛羊粪火堆中间,半小时左右烤熟。
豆面也能做成馍馍。将豆面潵成糊糊,盛进碗里放到䴱笼里蒸,一小时后将碗取出,反扣在案板上,豆面馍馍就倒过来了,形状与一些地方的玉米面蒸糕相近,吃起来有种独特的豆制品香甜味,但不敢多吃,尤其不能多喝水,否则肚子胀气难受。
还有一种叫作“砖包城”的馍馍。将发酵、团好的白面、青稞面分别擀成宽20厘米、厚1厘米的长条,将白面长条铺到案板上,擦上胡麻油、撒上胡麻籽或者涂上沉淀在胡麻油底层的黑渣油,或者放上香豆(苦豆)粉,然后将青稞面长条对齐叠合到白面上,从头卷到尾,一边用手往前滚动推搡,一边往两边拉长,然后用切刀将滚开的二合面切成节(3厘米左右),竖起来放进䴱笼,蒸出来的馍馍就变成两种面食混搭的“砖包城”。
砖包城
砖包城是劳动人民在杂面多、白面少的苦日子里创造出来的“享受”方法,即吃细面,又吃粗粮,白面少杂面多,主要是调节胃口,也是聪明的庄户人的智慧结晶。
在贫穷年代里,纯粹的白面馍馍,只有在年头节暇才能享受到,而且都有限量,奶奶给我们三分之一的白馍馍,三分之二青稞面干粮(烙制)或油花(蒸熟)。由于杂面吃多了返酸水,我们宁可饿肚子也不往饱里吃。
有一年秋收季遇上连阴雨,黄到头的庄稼在穗头上出了芽,雨过天晴后抢收磨出来的面基本上是芽面,做出来的馍馍软不拉几不膨胀,坐在䴱笼里像瘫软的牛粪,蒸熟后吃到嘴里发甜的味道就像高粱饴。
屋漏偏逢连夜雨,上交公粮拒收芽麦子,那一年队里又用胡麻到川里换粮食,才完成了皇粮任务。
青稞面干粮
青稞面油花
农村人早上的饭口(泡馍馍)、中午的主食,基本上是开水就青稞面烙干粮或蒸油花。
夏秋季节,大人们带着干粮和垫壶(玻璃暖瓶),在炎炎烈日下劳作,去远山地的时候中午不回家。我们放学回家后,取出干粮或油花用开水就着吃晌午。
到了冬天,为了和同学们玩耍,跑回家拿上一个冻成石头一样坚硬的油花,一边啃一边玩,对着一个地方咬不动,得啃一小口转一下位置,用手上的温热边化边吃,冻油花的周围尽是不规则的牙痕,含进嘴里的疙瘩冰的瘆牙,从吃系(食道)凉到肚子(胃)。
吃了干粮和油花胃酸,老往上返酸水,有时候那酸水多的能把自己呛咳嗽,肚子里搅筋般疼痛,一见到杂面馍馍就恶心。现在的人在不炒菜、不做饭的情况下,只叫他们吃青稞面馍馍,宁愿绝食也不会将就凑合。
用青稞面做的食物最好吃的是搓鱼儿,煮熟出锅后拌上化开的大油或青油炝葱花、洋芋丝、凉拌青葱、青菜、酸菜,调上辣子、醋,那味道、那嚼劲,真的香。
有句话讲:“母亲把味觉镶嵌在孩子的味蕾中,一辈子不论走到哪里,永远也忘不了对家乡和母爱的回味。”我们几个殁娘娃的味蕾,是由外奶奶、奶奶镶嵌在味觉里的。
如今,市场繁荣,日子红火,主食副食花样繁多,天南海北、陆地海洋食物琳琅满目,五湖四海的厨艺和味道在一个城市里都能找到喜欢他们的食客,美好事物日新月异,幸福生活翻天覆地。
青稞面成了城里人眼里的稀罕货,尤其上了年纪的人对杂面饭有一份老味蕾,西宁城里数得出的几家杂粮面馆人头攒动,得排着队才能吃到破布衫、搓鱼儿、丁丁、豆面饭块等面食,再切上几两卤肉,那份滋味,感觉,别说有多美。
宽水油饼和馓子
狗浇尿饼子
馓子和麻花
翻跟头
月饼
花卷
馒头
香豆锅盔
阅读:
这种野菜的生长环境很特别,只在下雨后才会有,你见过吗?
这种野菜的生长环境很特别,只在下雨后才会有,这种野菜的名字就叫做“地皮菜”。又名地皮菜、葛仙米、地见皮、地卷皮、地皮菇、地皮菌、地耳菜、地踏菇、地踏菜、天仙菜。雷公菌是美味野菜,但很难清洗。 地皮
三种颜色的藜麦,让你告别颜色单一的大米粥!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超补钙的牛奶藜麦香蕉粥。香香甜甜的,口感还超好。之所以说它补钙,是因为里面放了奶。
那年那月那日子——地皮菜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每年到了三伏天的连绵阴雨天气,最有趣味和意境的就是和小伙伴顶着细雨霏霏到九仙山上捡拾地皮菜。为什么要冒雨拾掇地皮菜?因为地皮菜是伴雨开放的花朵,若雨停雾散太阳露出笑脸,地皮菜立马就跟人玩起藏猫猫
青海10大特色美食,你吃过哪些?
青海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上,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这里以粗粮制作的各种小吃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