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在两会分组讨论中,乐都、化隆团的代表们总会说到各种特产美味,而乐都大樱桃、化隆拉面、有机土豆等产业如何绿色有机发展、如何走向高品质高价值之路更是许多代表热议的话题。
“截至2018年年底,乐都区建立了以高庙西村、郎家、旱地湾,碾伯上、下寨,高店大峡,下营祝家,洪水李家壕为主的无公害大樱桃生产基地13个,并辐射带动109国道线大樱桃产业带。乐都区大樱桃种植规模近百万株,面积近1万亩,结果面积4000亩,单产680公斤,总产量1800吨,产值9000万元。”省人大代表、乐都区委书记左耀锋说。
以前,我们吃到的乐都樱桃酸酸的,口感不是很好,近些年来,乐都区先后从山东、陕西引进多个品种。
“樱桃的个头变大了,酸甜可口,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也让大樱桃的价格保持在一斤100元以上,还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左耀锋说。
乐都蔬菜因种植传统悠久,蔬菜品质好在全省享有盛名。2017年底,乐都蔬菜总产量占海东市的43%,占全省的21.3%,列全省第三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西宁-海东都市圈,加快完善海东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在这样一个大的规划下,乐都如何进一步发挥蔬菜大区的区域优势,保障全省人民“菜篮子”?
乐都有了新思考,“建设宜居宜业大西宁,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乐都作为青海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大区,更应该下大决心、出大气力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使乐都蔬菜总量和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全力保障全省蔬菜供给,为稳定和平抑蔬菜价格作出贡献。”左耀峰说,乐都已经把蔬菜产业发展提升到今后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和谋划,建立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机制。
乐都有大樱桃,化隆还有家喻户晓的牛肉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不断培育“拉面经济”等特色劳务品牌,促进就业增收。如何让青海拉面品牌更加响亮,让更多群众致富增收?就此,代表们争相发言,出谋划策。
“化隆拉面不仅在全国271个城市扎根,还大跨步地走出国门,在11个国家或地区有了青海人的拉面店。劳务输出人员每年稳定在10万人(次)左右,化隆农民纯收入的54%来自拉面餐饮行业或者拉面相关产业链,在化隆县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有9万人是通过拉面脱贫的。”省人大代表、化隆回族自治县县长马占奎介绍2018年化隆拉面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番讨论后,代表们一致认为,创出品牌、走出特色,能成为像四川火锅一样的品牌效应,才是化隆拉面走向高品质的道路。今年,化隆县也将拿出重金鼓励扶持拉面人在国外开店,计划投资2500万元,引导在国内市场已经积累资本的拉面老板,到国外机场、火车站开办拉面店。对证照齐全,拉面店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吸纳海东籍人员5人以上就业的经营户,经核实符合相关条件的,一店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力争开办250家。
“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牧业产品,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青海就应该抓住绿色、天然、优质、高价值,让这些词成为青海农产品的代名词。”省人大代表王舰说,“我们要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根据我们的地域特点,种植大众品种的同时,注重特色品种,就像红心马铃薯、黑心马铃薯等,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和引进来。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青海的立体性气候很明显,海拔从1900米到3000米都能种植,每个县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自然环境特点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