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1994年,尼玛扎西在西藏农科院工作时的照片(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中新网拉萨11月3日电 题:西藏农民眼中的尼玛扎西:他是扎根田间的“青稞博士”
作者 张伟
“2013年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衣着打扮看着不像农民,但每逢春种、秋收时节,他比农民还准时,总会出现在村子的青稞地里。”谈及不久前意外离世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西藏扎囊县扎其乡孟卡荣村村民嘎玛欧珠说,忘不了这位时常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在地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的“青稞博士”。
图为2014年,尼玛扎西(讲台发言者)在阿里地区普兰县推广“藏青2000”种植(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据悉,青稞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20年种植面积达215.06万亩。西藏和平解放前,青稞平均亩产量仅约百公斤,20世纪60年代,平均亩产量也只有200公斤左右,1966年出生在扎囊县普通农民家庭的尼玛扎西有过走街串巷,用土陶制品换粮食的经历。
图为尼玛扎西(左二)在阿里调研时和农民聊天(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带着让青稞丰收的心愿,尼玛扎西考入当时的西北农业大学(今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步步成长为西藏首位藏族农学博士,随后放弃了位于尼泊尔的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提供的高薪工作,受邀回到中国支援西藏农业发展建设。
图为尼玛扎西(右)与西藏农民聊天(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历时30余年,尼玛扎西主持培育了“藏青2000”等多个适于青藏高原不同生态区的粮草双高青稞新品种,发起并牵头完成了青稞基因组测序,绘制了全球首个青稞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成果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高原双高青稞新品种选育技术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图为尼玛扎西(左)和禹代林在日喀则考察时的合影(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既是尼玛扎西同事又是大学同学的禹代林说,相较在青稞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已成为国际知名青稞专家的尼玛扎西更在意农民是否通过青稞增产增收致富。“他常说一句话,‘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户家’,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图为尼玛扎西(右一)从事青稞育种创新工作(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爱下乡。”是尼玛扎西的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据估算,他每年的下乡时间在100天以上,远到阿里,近在拉萨,行程2万多公里。即便到内地出差,在机场候机的空闲时间,尼玛扎西也要去到附近的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土地墒情……哪里有问题,当场就帮农民指导。
图为尼玛扎西(左)在青稞种植地调研(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跟农民讲农药用量时,尼玛扎西不会说多少毫升这些术语,而是直接讲用几瓶盖。”禹代林说,解释土地墒情时,尼玛扎西会把手戳进土里,再拔出来,讲到哪个指节土是干的才需要浇水,农民一听就懂。“一来二去,很多地(市)的农民都认识了这位总是笑眯眯,留着小胡子的尼玛院长。”
图为尼玛扎西在试验田内观察青稞长势(资料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日喀则市白朗县农民次仁贡觉说,大伙尊重尼玛扎西不因他职务高,也不是看重他“青稞博士”的技术,而是他和农民之间没有距离感,“他会和大伙一起坐在地上吃糌粑,关心村里的庄稼、牛羊,我们有问题找他帮忙,不用打电话,不用预约,他的办公室没有‘门槛’。”
图为尼玛扎西(右)参与西藏扶贫直播(视频截图)。西藏农科院 供图
2020年8月30日,尼玛扎西又一次带队前往阿里下乡,参与西藏新一轮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9月5日在前往阿里日土县途中遭遇车祸离世,出事前发给同事的一张照片里,还是沿途的一片青稞田。(完)
阅读:
又到月圆中秋时
传统口味月饼仍然最受欢迎。西北特产网转自青海新闻网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中秋佳节,与明月美
割鹿茸会伤害鹿?西部特产网告诉你真相
养生是一种趋势,所以鹿茸越来越贵,养梅花鹿也是一种趋势,西北特产网就是回乡创业的知名梅花鹿鹿茸品牌。西北特产网是采用最古老传统的方法养梅花鹿,直接把鹿放回大山里。让梅花鹿和马鹿回归自然,食用山里的树叶,青
炒菜时,到底用菜籽油还是花生油?哪种好?原来它们区别这么大
现在的食用油种类较多,大家的选择和喜好也就有所不同,我们不管是炒菜还是做饭都会用到食用油。而当今社会
牦牛奶的市场前景分析
牦牛奶市场前景是可观的,牦牛奶是青藏高原上牦牛所产的奶,牦牛作为高海拔地区的生物,它们的生活环境无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