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的锅儿里炸馍馍,青烟儿把庄子罩了……”在青海的年俗中,做年馍馍是必不可少的。在青海,馍馍是多种面点的统称,年馍馍特指在年节里做的馍馍。每年腊月,勤劳的青海妇女会制作很多年馍馍。
青海民俗学者朱世奎介绍:“青海年馍馍的种类很多,有蒸的、炸的、炉的、焜的……过年时之所以准备那么多年馍馍,是因为旧时正月里讲究不能动刀剪,认为不吉利。所以人们会准备很多年食,正月里只吃现成的。”
在青海的众多年食馍馍中,油炸的馍馍最为人们所喜爱,人们称它为油馍馍。油馍馍的品类很多,有馓子、麻花、油饼、花花、翻跟头等,样样色香味俱全。
和面是做油馍馍的第一道工序,和面时,人们喜欢在面里加入他们觉得最美味的东西,如牛奶、蜂蜜、清油、鸡蛋、砂糖等。
做油饼需要用发面,所以在准备炸馍馍的前一天,勤劳的妇女们便会提前和好炸油饼的面。等到第二天,饧好的蜂窝状的发面会溢满一盆,像人们满满的幸福。炸制馓子和花花不用发面,所以人们习惯在炸馍馍的当天再和炸馓子和麻花的面。
馓子古时称“环饼”或“寒具”,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而做的。相传,馓子最早是寒食节期间的食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年食。青海人从何时开始制作馓子,早已不可考。如今,馓子已是青海游子乡愁的寄托。
青海人炸馓子非常有讲究,馓子一度曾是考察青海妇女茶饭优劣的标准之一。馓子根根匀称、细长,口感酥脆者为上品。
青海人炸馍馍时,一般都是全家人出动。男人负责烧火,妇女们负责和面、编麻花、盘馓子……小朋友们会守在锅旁,吃第一口新鲜出锅的馍馍。
搓麻花特别讲究技巧,这样才能搓出既好看又好吃的麻花。炸麻花时,等麻花漂浮起来后,要一边炸,一边轻轻翻动麻花,让麻花均匀受热,这样炸出来的麻花的颜色才会呈现诱人的金黄色。
油饼要用发面,在擀好的面饼中间划两刀或者戳一个小孔,便于油能渗入油饼中,也方便人们在油锅中捞取油饼。
……
腊月,河湟大地处处飘荡着油馍馍的香味儿,人们沉浸在了新春的喜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