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美食特产产地“五多协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青海农业产业强镇走访记之二

“五多协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青海农业产业强镇走访记之二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7-30 11:36:46 来源:西北特产网

“五多协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青海农业产业强镇走访记之二

牧草收割打捆。

“五多协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青海农业产业强镇走访记之二

设施蔬菜技术指导。

“五多协同”,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青海农业产业强镇走访记之二

蔬菜农残检测。

西部特产网转自青海新闻网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立足县域资源禀赋,聚焦农业主导产业,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突出集群成链,加大政策扶持,利用中央财政投资,我省积极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网络化服务体系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五多协同”发展格局,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塘川镇——抓龙头、创品牌,高质量做强蔬菜产业

塘川镇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发展蔬菜产业最早的乡镇,目前全镇的蔬菜面积达2.3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3%以上,建成了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塘川设施农业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之一。

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通过高原夏菜的引领和带动,互助县近几年重点实施了规模化、标准化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同时,着力发展集约化种苗繁育中心、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以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订单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由过去注重数量向现在注重品质的转变。

“今年农业部下达产业强镇项目后,我们认真组织并成功申报了产业强镇项目。以此为契机,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巩固建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做好农产品加工销售,促进一二三产互补和深度融合,使塘川镇成为主导产业突出、要素高度聚集、联农带农紧密、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产业强镇示范点。”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雷生胜表示。

依托青海凯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羌村设施农业基地等,塘川镇建立了“产业园区+公司+合作社+易地搬迁户”的发展模式,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占地面积4670亩的塘川蔬菜产业园区,已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036栋,2000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1栋,还有5000平方米的分级包装车间和蔬菜保鲜库,并配套科研、培训、育苗、仓储、物流等设施。今年预计生产各类果蔬品5000多吨,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园区基地将结合塘川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蔬菜初加工生产线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实现果蔬品加工量5万多吨,加工转化率将达到70%以上。“我们采取订单收购、最低价保护收购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入股方式,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户到园区务工或从事蔬菜生产,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助塘川镇产业强镇快速发展。”塘川镇副镇长赵世麒说。

雷彦是塘川镇雷家堡村的种植户,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是靠天吃饭,打零工收入也不稳定,现在自己家里经营2座温室大棚,还租了200亩地种植娃娃菜等露地蔬菜。

“公司、合作社都是订单收购蔬菜,县上的技术员还经常来给我们技术指导,现在村里老百姓种菜的积极性特别高。村里闲余的劳动力可以到蔬菜基地、大公司去务工,不仅挣到了钱,还学到了技术。”雷彦很高兴。

“今年凯峰农业基地将36栋草莓棚无偿提供给东山、蔡家堡村有种植意愿和经营能力的12户易地搬迁户经营,预计户均年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青海凯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雪峰说。

“接下来,互助县将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规模种植为重点’的思路,抓住建设产业强镇的机遇,树立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意识,扩规模、抓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强服务,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塘川建成蔬菜产业强镇,使蔬菜产业成为有规模、有效益、带动强、叫得响的品牌产业,打造独具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雷生胜说。

大华镇——完善“草”产业链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初秋的湟源县大华镇,成片的饲草在风中如浪般起伏,空气中飘散着淡淡草香。

“今年我们通过黑麦和蚕豆、豌豆混播方式,将青贮饲草蛋白质含量提高到14%以上。豌豆抗旱、抗倒伏能力强,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黑麦和豌豆混播种植,明年不用倒茬。这种混播的种植方式还能提高产量,每亩能从过去的2吨提高到现在的4吨,草的品质也比以前好,蛋白质含量高,价格也高。”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利青介绍。

湟源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近年来,通过饲草料龙头企业带动,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饲草种植协议,已建立黑麦、燕麦等一年生饲草基地13.3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53%。

产业发展,重在精准施策。大华镇以饲草为主导产业,成为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从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出发,大华镇以饲草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为关键,按照“饲草种植→饲草加工牛羊养殖→有机肥加工→饲草种植”的种养加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为模板,着力构建草产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

通过大华产业强镇项目的实施,西宁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鲜草、种子等。

“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建立分红帮扶机制。由政府参与,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工作,企业签订协议给贫困村分红,按照‘负赢不负亏’的原则,对大华镇14个联点贫困村的分红以财政资金支持总额不低于8%的比例分三年进行分红,以达到‘经营主体增效、贫困人口增收’双赢目的。”湟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严卓才告诉记者。

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西宁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带领33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草产业联合体,联合体以企业为核心,带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每年收购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牧草,统一对外销售。

据悉,2018年,富农草业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直接帮扶资金50.49万元,使84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700元。并以此为基数,分别在上年帮扶资金的基础上递增10% ,即2019年户均帮扶2970元、2020年户均帮扶3267元。

“依托饲草产业,要不断完善产业链。”公司董事长杨继杰心里有条明晰的发展思路。杨继杰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投资建设千头牦牛养殖基地,一方面可加大饲草的自身消化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收集牛粪经发酵处理用于饲草种植,做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通过秸秆草颗粒生产线及草块生产线,公司年可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量达5万吨,并投资建设1条年产2000吨高寒燕麦生产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如今的大华镇,已初步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草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农业产业强镇,树起乡村振兴的样板。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各乡镇1-2个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着力支持提升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助力脱贫攻坚,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表示。

新的起点,农业产业强镇被赋予重要的战略使命。突出特色,链条延伸,各示范镇创新不断。不论是塘川镇的特色蔬菜,还是大华镇的高品质饲草,都是农业产业强镇的“产业样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