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到西藏,或在西藏工作的内地人,了解西藏,不是看书,就是旅行,领略神山圣湖,参拜寺院,逛逛藏式酒吧,就以为熟悉西藏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这样不行,肯定不行的",我的藏族朋友达瓦用他的藏式普通话再三向我强调。
"你必须了解藏族人的生活,深入到他们中间,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才能算了解。象你这样,整天背包瞎逛,哪能算了解呢?"他对我在西藏的生活,不屑一顾,不停地撇嘴。
我不以为然,反驳他,"那你说怎么办?"
一旁的达瓦妻子央宗,露出她雪白的牙齿,咯咯直笑。端起一杯热乎乎的酥油茶,递到我手中,平息了我的尴尬。
"不要吵啦,您喝下我做的酥油茶,尝一尝和别人做的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我来告诉您。"
"好香~~"我赞不绝口。
"其实呢,也非常简单。您们汉族不是有个叫余秋雨的吗?他说的好,什么是文化?就是生活习惯,精神价值,然后到什么集体人格,哎呀,我说不好,就是这个意思啦。"我吃惊地望着央宗,她是如此了解内地文化,而我对藏文化一片空白。
央宗腼腆起来,接着说,"你看我家的酥油,这是藏族人民用土法提炼的奶油,在藏族地区,人们一天也离不开它。可你们内地人一点也不了解,这很平凡,越是平凡的,就是习惯的,你要是了解藏族,你得从我们的日常开始啊。"
我顿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达瓦也不住地点头同意。
酥油,是藏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它的地位和食盐一样的重要。在旧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只有贵族、僧侣和富裕的人家才能经常享用,而普通群众一年难得有几次食用酥油。今天的生活水平巳经大提高,不论城乡,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绝不会没有酥油。
我猛夸央宗聪明,她面颊绯红,不好意思起来。
"那我就从了解酥油开始,一点一点加深对藏族日常生活文化的了解。"
"那再好不过了,我打酥油的时候,你在旁边看就行。"
打酥油是妇女们的一项技术性强的活计,入夏后几乎天天都要打一次酥油。我只是在市场上见到过黄灿灿的酥油,还从来没想过它是怎么制成的。
我问酥油是怎么制成的,央宗摇摇头说,"我只管做,你一看就明白了。你要问,还是问他吧。"他指指达瓦。
达瓦一本正经起来,贩卖起他的博学。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制品,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是我们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我听说酥油很神奇,以前藏族吃不到蔬菜,主要靠内含的微量元素维持营养平衡。
"是这样的。"达瓦肯定了我的疑惑。
"酥油是一种粗制的奶油,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另一方面,由于酥油是百草精华,是最滋养、纯净、美好的食物,可以供奉神佛。敬神供佛时,凡点灯、煨桑、涂抹作为神佛标志的石头、树、转经筒时都用酥油。"
"酥油的用途可不少啊!"我感叹道。
"还有更神奇的呢!"达瓦接着说。"日常生活中,酥油还可以用来保护皮肤,制作特种工艺的酥油花等。藏医学也认为酥油可润泽气色,使人精力充沛,增加热景,使皮肤不至皴裂,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热酥油止血。"
"闻所未闻,没想到这么普通的酥油,这么大用途。"我难以想象。
"明天是星期天,早上过来,让央宗教你打酥油。"
"太好了。"我向央宗投去一瞥,她朝我点几点头,笑容象一朵桃花。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到达瓦和央宗的家。院子里收拾得十分利索,中央放着一个酥油筒。我见过多次,但从来都没有走心,仔细了解它。
专供打酥油的桶,是一个粗长的木桶,高一米左右, 直经三十公分,圆盖,盖中心的圆孔内,插一根三尺来长的木柄,木柄下端安装一十字木架。这是活塞状的带柄搅拌器,与木桶内壁尺寸相等,可以在桶内上下滑动。
达瓦和央宗见我来,问候之后,达瓦让央宗陪我打酥油。央宗先将生牛奶稍微加温后,倒入酥油桶中,再拿一碗酸奶,搅匀后倒入酥油桶内。然后双手紧握木柄,慢慢地抽上采,再轻轻地压下去,动作娴熟干练,一招一式十分优美。
央宗边搅拌,边向我示范,并讲解要领和原理。"使木柄下端的装置,在奶汁中来回撞击抽动,促使油水分离。要用力上下抽动搅拌器,连续搅动两千次后,牛奶分离成奶油和水,黄色或白色脂肪质自动漂到表面。"
"上千次?"我刚搅动十几下,就气喘吁吁。
"是这样的。两千次这样来回捣动,得三个小时左右,一桶酥油就算打好了。"央宗平静地回答。
"藏族人民生活真不容易啊!"我由衷地感慨。
"习惯成自然吧,是辛苦,也没办法,只有靠坚韧才能很好地生活。现在不用那么辛苦了,有专用的电动搅拌器,小洗衣机也可以用来脱脂,但很多藏族家庭还是习惯这样手动搅动,一是锻炼身体,二是这样手工搅动的,味道不一样。"央宗站在一旁,看我吃力地搅拌,有不正确的动作,及时纠正。
"打好一桶酥油,起码要上下捣动两千次,劳累辛苦,但藏人把劳动转化为一种娱乐,以苦为乐。打酥油的妇女们边打边唱,甜润的歌声和舞动的双臂配合得十分协调。这样就减轻了枯燥性。"达瓦在一旁补充说。
"手工打酥油,不但动作要熟练,而且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天奶子温度高,影响出油量;天冷奶子温度低,油水又不易分离。往往要边打边听边看。若响声大,水泡多,那是温度太高,需要往里面加凉水;反之即说明温度太低,需要添加热水。"达瓦望着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很是开心,又讲述他所知道的打酥油高深知识。
临近中午,我已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真难以想象藏族妇女日常这样辛苦劳累,而且这还是众多家务中的一项,还要下地干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十分不易。
央宗有时接过来,让我缓缓气,歇歇神,喝口茶水,陪达瓦聊聊天。我还是尽力坚持,既然学打酥油,就要有学的样子。
时间和次数都差不多了,央宗揭开桶盖,一层黄澄澄的酥油便已经浮在奶水上面。经过这么长时期的搅动和摩擦,里面已热气腾腾。她捧起酥油,先用手搓,继而往一块儿捏,挤掉水分,将酥油团成球状,放入凉水桶里泡上大半天,然后捞出来, 就成了块状酥油。
"这平时怎么保存呢?"我很好奇。央宗找来一个牛皮包,把酥油包裹起来。央宗说,这样包装的酥油易于保存、味道醇厚。
待央宗收拾的功夫,达瓦把酥油茶递给我说:"下次用你打制的酥油做酥油茶,你喝起来肯定更香甜。"我开心笑着,表示赞同。
我感叹这么费力,达瓦说,"其实就是使油脂分离,现在电动的不是问题,省时省力,不过传统的力量很难改变,一般家庭还是坚信这样打出来的酥油好。藏北一带牧民提取酥油的方法,更是古老,采用摇晃分离法——夏天用山羊皮口袋、冬天用羊肚子将奶倒进去,不停地来回摇晃滚动,将酥油分离出来,然后用手取出酥油。这种山羊皮口袋,是将一只羊的头砍掉,然后从脖子往下慢慢剥皮,并将前后腿扎好,一个完整的羊皮口袋就算制作出来了。使用时只需将四只腿口处扎好,即可装奶。"
"人确实很伟大,无论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下,都不缺乏创造力!"
达瓦赞同我的观点。接着酥油的话题,他继续说道:"酥油是农牧人生活中的美味佳品,不仅用酥油冲酥油茶、拌炒面,还常用溶化的酥油炸面食。酥油饼色鲜、味香、酥脆,常用其招待贵客。" 我点点头。
"除食用外,还常用酥油擦脸、擦头、软化皮革等,在佛事活动中用来点灯、煨桑、制作酥油花等。 酥油性凉而平,具有养生补身、祛风清热、宁神镇静、生肌敛疮之功效。"我半信半疑。
"你们内地人,很难理解,更觉得是神话传说,但确实是有依据的。根据藏医的经验,各种不同品种的牛所产的奶汁提炼出来的酥油,具有不同的功效;新酥油与陈酥油、牛乳酥油与羊乳酥油,其医疗功效也不一样;犏牛乳与山羊乳酥油能除风热;牦牛乳及绵羊乳酥油能驱风温胃;陈酥油能治癫痫与昏厥;黄牛乳酥油效力更大,能治许多疾病。在藏医中,有数十种成方制剂都离不开酥油。在藏区民间,仍有不少牧民自己用酥油配方制药,凡小病小疾,不求医即可康复。"
这时,央宗走了过来,看来是收拾妥当了。对达瓦讲的酥油的功效,崇拜地点头示意。看来,这简简单单看起来,普通再不能再普通的酥油,确实功效不小,真是大开眼界。
打酥油尽管对我来说很累,但不经过这种方式,我能深度了解酥油的作用的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