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北特产网美食特产产地西藏青稞致富记

西藏青稞致富记

编辑:青唐小将军 时间:2021-06-03 11:35:11 来源:西北特产网

新华社拉萨10月26日电(记者崔恩慧、白少波)76岁的旦增如今足不出户就能高价卖出自己种的青稞,曾经不值钱的“糊口粮”变成了“致富粮”。

西藏青稞致富记

旦增老人。新华社记者 崔恩慧 摄

生活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的他,祖祖辈辈以种植青稞为生。

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青稞作为藏族群众赖以为生的主粮,却在长时间里难以变成致富的宝贝。

旦增说,过去,他家的青稞全凭人力种植,且只能靠下雨浇地,产量很低。除了留够自家的食用粮,旦增要租车把剩下的青稞运到附近的县城卖掉,不仅费时费力,还赚不了多少钱。

“有时要跋涉几百公里到牧区,换取羊皮、酥油之类的东西。这些仅够自己维持家用,不能带来好日子。”他说。

日喀则被称为“世界青稞之乡”,但个别地方一度出现群众因为不挣钱而弃种青稞的现象。

2016年,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引导下,旦增一家11口人从闭塞的山谷,搬进现在龙桑村的二层小楼。一层用来储藏粮食,二层是宽敞明亮的住房。

数据显示,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在世界屋脊实施以来,西藏共建设了96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26.6万人已全部搬迁入住。

“我家人多,分了个大房子,政府还让我们自选户型。”旦增笑着回忆道。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到了政府发放的13万元安置费。

西藏青稞致富记

现代化农业设备用于青稞生产。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搬迁之后,他们采用机械化手段耕种,政府还帮他们修了井,青稞种植的效率和产量都大幅提升。旦增说:“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但是40亩地种起来,却比年轻力壮时还容易。”

同年,一家青稞食品加工公司——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简称德琴阳光庄园),在江当乡成立。

德琴阳光庄园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发现,西藏当地从事青稞食品加工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产品销路多限于本地市场。青稞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市场潜力很大。该公司决定研发以青稞为原料的米、面粉、挂面、饼干、代餐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为加快当地青稞产业发展,2017年,桑珠孜区政府向德琴阳光庄园投入3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其青稞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随着产品销量增长,企业对青稞的需求逐渐增大,开始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青稞。而这一千百年来藏族群众餐桌上的主食,也开始带动当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从2018年起,旦增家成了德琴阳光庄园的供粮大户。

他说:“公司直接上门收购青稞,对我们来说很方便,他们的收购价格也比其他地方给的高。”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旦增扩大了青稞种植面积。农忙时节,几个外出打工的家人会回家收割粮食,他还雇了工人来帮忙。

西藏青稞致富记

收割青稞。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德琴阳光庄园总经理刘学婷介绍,为了增加农户收入,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青稞。“虽然公司为此每年要多花几百万元,但以青稞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工作,这也是企业的责任和初衷。”

今年,德琴阳光庄园已在日喀则市收购了800余吨青稞。此外,公司还通过提供就业、产业分红等方式,帮助当地农牧民摆脱贫困。

“我们希望能在这里把青稞产业做起来,与当地老百姓分享收益,使高品质的青稞产品走出高原,走向其他省份甚至海外市场。”刘学婷说。

江当乡青稞产业的“蝶变”,是西藏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西藏自治区介绍,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投入398.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84个,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