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一个提问:人类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歌儿?会不会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一样无解呢?语言用于交流作用明显,而歌曲却有抒发一个人内心情感最有效的作用。老话有“说的比唱的好听”这就反证歌儿通常是有比说话方式更能打动人的长处。
不少人在洗澡时很喜欢哼歌,这时特别能释放一个人的压力,还能尽情放松不怕被人嘲笑五音不全。这样的时刻唱一唱喜欢的歌儿总比朗诵一首《水调歌头》要来得轻松的吧。
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开始了民歌的集成工作。当时的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风”。各诸侯国专设“采诗之官”,又叫做“行人”,每年春、秋两季出去收集民歌,再呈献朝廷后交乐官保存,除供天子了解“民意“外,每逢祭祀、朝会、宴食、迎宾等场合,还用于演奏、演唱。
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到每次变化都是从民歌带来的,四言诗变成五言诗、七言诗是因为汉魏时期民间歌谣的推动,五言诗、七言诗变成长短句是晚唐和宋、元两代民间曲牌的影响(宋代的词人柳永就是个中高手)。而近代民间歌谣更是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和现代诗歌的诞生和发展,
说起各地民歌一定不能忘记的是青海的“花儿与少年”这歌儿!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
扯不断情丝长
现在的“小姐姐”这词是不是这样对比过来的呢?反正都是情浓浓意绵绵的美好年华,都是让人神往的美好晴朗的岁月。
“花儿”最早发源于甘肃临夏(古称河州),“花儿”约产生于明代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因为“儿化音”听起来就成了“漫花儿”了。看看下图就知道被叫“漫花儿”不假了,而且非常贴切——漫山遍野的人们!
漫山遍野的追星花儿的人们
八十年代追星花儿的人们——气派!
“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
古代河州(今临夏)深居内陆,高原环绕,地形闭塞,交通不便,“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花儿”热情高亢的旋律、音域的宽广、耐人寻味的曲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
临夏山区地貌
临夏东乡梯田
从甘肃临夏这样的山区地貌便能理解这里的歌曲自然必须是高腔才能传的远了,而且是高原气候干燥人们性格性格粗犷豪迈、放荡不羁,所以”花儿”通常是欢快节奏的多。虽然当地很多老一辈的”花儿“歌手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识字,但歌唱内容都非常接近人们生活场景和感情述求。
八十年代和政县松鸣岩花儿歌会上演出的年轻歌手——朴实
“花儿”歌会这样的集会基本不会演唱悲伤的内容,反倒是歌手们各自比着演唱欢乐愉快还特别表现男女爱慕之情的歌曲。总希望把人间欢乐的情绪感染给漫山遍野的听众们。
每年农历6 月初1 至初6 的甘肃莲花山“花儿”会和农历4 月2 8 日的甘肃松鸣岩“花儿”会(唱山会)久负盛名。各地“花儿”歌会举办时间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春暖花开农闲时间段,经过一个冬天寒苦煎熬的人们看见春夏之际满山的山花烂漫怎叫人不想放声歌唱呢?
春夏之际天空晴朗人更想高歌
听花儿歌会的人们
春季里么就到了这
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开
年轻轻的咯女儿家呀
踩呀么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
拖一把手过来
估计这是最早出现的“花儿”会的基础吧,青年男女带上干粮去踏青、去看美景,再有遇见可心的人儿有感而发唱上各自的小曲,久而久之便有了风气有潮流了。整个是一个节日大联欢歌舞升平气象,
八十年代和政县松鸣岩参加花儿盛会的人们
“花儿绕比兴,番女亦风流”,清朝诗人吴松崖在《我忆临洮好》这首诗中第一次将花儿的影子引出来,花儿一词在这里的出现,是最早甘肃花儿起源的雏形。
由北京大学创刊于1922年的《歌谣周刊》在1925年将30首“花儿”编录在《歌谣周刊》中公开发行,这30首歌谣是著名地质学家袁复礼在甘肃做地质调查时记录整理的“花儿”歌词。这是历史中,“花儿”首次以纸质传播形式出现在全国人民眼前。
二十年代北大出版的《歌谣》杂志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花儿”唱词和曲调分“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两大类。
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它的音乐主调令达1 0 0 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第一类是“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区,大致相当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域,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河、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
和政县松鸣岩花儿歌会
第二类叫“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区,即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卓尼一带。
洮岷花儿歌会
第三类是“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青海花儿歌会
“花儿”歌会会期五天。相传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各地会期不一,六月初六莲花山(甘肃)及五峰山(青海)的花儿规模最大。
耳熟能详的花儿歌曲有:《花儿和少年》、《脚夫调》(下四川)、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小令《一对白鸽子》、《阿哥的白牡丹》、《刮地风》(台湾歌星费玉清经常唱)、《冰滩上有一朵雪莲》、《绿韭菜》、《妹妹的山丹花儿开》(称上了些个冰糖这看你来呀)、
花儿是由汉、回、藏、土、东乡、保安、撒拉、蒙古、裕固等民族共创共唱的地区性民歌,所以它形成、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传唱地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花儿”歌会大多在山谷野外举办的,不同于内地和沿海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在平整的庙会、剧场里演出戏剧,而且“花儿”歌会上人人皆可唱,相互还要赛歌比人气!西北的“花儿”歌会有独特的狂野感和平民化,又是各民族和谐相处的舞台。
我们这代70年代的人小学是在音乐课上专门学过《花儿和少年》的,那时的我对甘肃等西北省区是陌生的,不知道那里地理环境的艰苦,仅仅听歌里唱的“春季里么就到了这,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儿开”以及欢快的曲调以为那里定是比四川要来得暖和的地方。
但真的知道西北生活的艰辛和环境苦寒时才能体会到“花儿”歌中蕴含的美和人们对春暖花开的追求!是在艰辛苦寒中怀揣着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是从别人看不见的困难里生长出来的坚韧不拔还更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豁达包容。
《妹妹的山丹花儿开》这歌中唱到“称上了些个冰糖这看你来呀”,便可知道冰糖曾经是那里人们拿得出手的礼品了。但歌曲里却没有半点难为情,还显出的是兴高采烈的的情绪。这还真是很多富裕地区人们没有的豁达和乐观。
《花儿和少年》曾经装饰过我少年的梦想,是那个年代里少有的欢快旋律的歌曲了。
进入5G时代后特别想看到更多"甘肃花儿“能在直播平台上大放异彩!也希望西北几省区能把这”花儿“歌会办得更有吸引力和特色,为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扬起远航的风帆!为西北的旅游和农牧产品打造新的销售平台。
有了5G的助力以前必须去到现场才能参加的”花儿“歌会就可以实现手机线上对歌、线上合唱,并同时起到线上带货带农产品的作用,将解决西北区域远离沿海发达地区的不便,让更多渴望多样文化体验的白领富裕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也能更好吸引这些富裕人们真的去亲身参与西北的”花儿“歌会活动,为带动西北经贸提供更多的可能。
甘肃著名的农产品有:黄芪、白条党参、定西马铃薯(KFC订单基地)、岷县当归、武都的花椒、秦安苹果、庆阳苹果、苦水玫瑰、瓜州蜜瓜、
青海著名的农产品有:冬虫夏草、青稞酒、柴达木枸杞、门源奶皮、湟源陈醋、祁连牦牛、
宁夏著名的农产品有:宁夏枸杞、灵武长枣、中宁枸杞、盐池二毛皮、盐池滩羊肉、中宁圆枣、贺兰砚、固原马铃薯、
就我个人体验来说临夏的手抓羊肉和河州包子最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只是路途遥远没有再去品尝第二次了。
其实在甘肃提到手抓羊肉是特指是临夏的手抓羊肉,必须带骨的才正宗。
临夏手抓羊肉
当我们发现外来食品已经多多少少都有食品安全问题时候,我们的食品公司能否把加工生产的目光投向西北各省,在这里其实有很好很优质的各种蔬菜、淀粉类、肉类、奶制品的生产要素,只是之前没有资金没有种植加工技术,现在连国际化的公司都投向西北的时候,我们内资食品企业更应该多投入到这块大片的西北沃土上去发展,不仅能给自己企业找到广阔的生产基地也更能体现中国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号召!
让这漫山遍野的”花儿“尽情盛开,迎接更多喜欢”花儿“ 歌会的游客早早领略”花儿“的魅力和深情。
观众甚多多还井然有序就是对盛世中国最好的礼赞!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