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作者: 时间:2022-12-12 13:44:27 浏览量: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起源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岷县等山区,居住在这里的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只要有闲暇的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口弦皇后:安宇歌

努力寻找传承口弦之路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在成都隆重举行。此届“非遗”节,共有来自4个国家的13位传统艺人,28个省区市的526个非遗项目、省级保护名录项目和数百位传承人,齐聚一堂,集中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在这场盛会上,就有我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以及它的传人安宇歌。这是安宇歌第二次受国际非物质遗产节的邀请,向全世界展示回族口弦艺术。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安宇歌,女,59岁,回族口弦第四代传承人,是目前宁夏唯一一个全面掌握竹口弦与铁口弦技能的艺人,被誉为“口弦皇后”,并获得“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近年来,经过非遗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向5万余名专家、大中小学生普及非遗项目——回族民间乐器口弦。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与口弦的第一次唇齿相碰

出生于1957年的安宇歌,生活在一个艺术世家。姥姥赵尚英是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胞妹,也是现代话剧表演艺术家,姥爷是名导演;母亲塞里麦·安妮曾经是中央歌舞团演员。在那个革命似火的年代,一家人常年在外奔波演出。家,在安宇歌的脑海里,一直是不确定的,有时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大杂院,有时是被寄养的西安保育院,有时是宁夏文工团大院。

如火如荼的支边,燃烧了母亲安妮对艺术的追求,她毅然放弃了北京优越的条件,来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并将才5个月大的安宇歌送到了沈阳娘家,一别就是4年多。这4年里,安宇歌随着姥姥姥爷,随沈阳剧团到全国各地演出,演出很忙的时候,姥姥甚至不得不将她和表姐一起寄养在西安一家英国人开的保育院里。

及近5岁,安宇歌才第一次见到了母亲。除了母亲漂亮的眼睛,母女第一次相见,让安宇歌记忆深刻的还有母亲带来的口弦。为了消除女儿对自己的陌生感,母亲常常拿出一个小小的、长长的、薄薄的东西,有趣的是,这个东西,中间有根细细的簧,一拨弄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有些奇怪,像是从遥远的山谷传出来的声响。

因为喜欢这种声音,安宇歌总是趁母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拨弄口弦,直到有一天折断了它。被母亲痛打一顿后,安宇歌没有对口弦望而却步,而是更加好奇为什么它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居然高过唯一的女儿。

挨打后的安宇歌,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母亲。回宁夏的火车上,母亲用小小的口弦为整个车厢的人吹奏了一路的欢歌。看到小宇歌无限向往的眼神,母亲很认真地告诉她,这是回族女子吹奏的民间小乐器,曲调能诉说一个人一生的喜怒哀乐。

母亲很爱口弦,在被下放到宁夏南部山区的那些日子,每天唯一能让她展开笑脸的,就是收工后,她和老乡家的婆姨们一起唱花儿、弹口弦、做口弦。一盏小油灯,照着她们灵巧的双手,一把破篦子,在她们手里翻来转去,放到嘴里,便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人物 - 花儿怎么唱?口弦怎么弹?

一把口弦两种身份

耳熏目染,安宇歌的生活也渐渐离不开口弦。她开始天天坚持跟随母亲练习口弦弹奏,十几岁时,便熟练地掌握了口弦的弹奏技巧。就像是命运冥冥间的安排,1988年,而立之年的安宇歌被调入自治区文化馆,专门从事回族乐器的调查、挖掘、整理及研究工作。

在下乡调查的日子里,安宇歌才发现,关于口弦留存下来的资料少之又少,工艺制作更是濒临失传。要想了解古老的技艺,必须进山寻访艺人。上世纪80年代末的宁夏山区,大多数地方都不通电话、不通车。山路连绵不断,常常几十公里也不见来人。安宇歌经常只身一人在山水间行走,那份胆略,连今天的她都很困惑。

一年冬天,当得知海原县罗川乡有一个制作口弦的高手后,安宇歌便迫不及待地赶到海原,花80元雇了一辆农用车进山。偌大的山谷,农用车刺耳的响声压过了一切。25公里的山路,农用车跑了整整5个钟头,却没承想,艺人家里空无一人。太阳落山后的山谷,寒风刺骨,农用车司机耐不住,先返回县城了。3个小时后,艺人家里总算有人回来了,安宇歌却被告知,要找的艺人去新疆打工了。天色已晚,寒风凛冽,安宇歌不得已留宿这户人家。睡在稻草席上的安宇歌第一次为口弦艰难的探索求艺之路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生了孩子后的安宇歌,还是没有放弃对口弦的探索。为了多方面地了解口弦的制作和弹奏技巧,她只好背着孩子一起下山区。幼小的儿子听得最多的便是母亲在山路上不停吹弹的口弦小曲,他聆听口弦的表情,“很像我当年听母亲弹口弦的样子”。也许是继承了母亲和姥姥的音乐天赋,安宇歌的儿子现在除了能弹一手好的口弦,还能制作并描绘各种造型独特的口弦,同时他还是名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

就这样,经过多年对口弦工艺制作的不断探索,安宇歌搜集到了较为全面的口弦制作资料,并在以往“竹口弦”的基础上,制成了“竹口弦”和“铁口弦”结合的口弦琴。这种口弦琴是在原有口弦基础上加了琴体,既保持了原有口弦的特点,又使口弦在演奏的时候音色更加优美,打破了口弦只有通过口腔才能发音的常规,同时由于琴体的引入,又使口弦这一回族民间乐器的结构和造型趋于完美,使其既可作为乐器,又可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而后,小小的口弦也伴随着安宇歌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1998年,安宇歌代表全国回族同胞,随中央代表团,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2006年,安宇歌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口弦当之无愧的传人,被业界誉为“口弦皇后”。2007年,农历正月十四,安宇歌做客《民歌·世界》,清新优美的旋律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口弦独特的风情。

《骆驼铃》是安宇歌和母亲创作的口弦曲。为了保持曲调的纯正,每次排练,安宇歌总会将曲调用手机录下来,让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指点。在母亲临去世前昏迷的那些夜晚,安宇歌一遍遍播放着《骆驼铃》呼唤母亲。直到有一天,母亲安妮在《骆驼铃》中睁开了眼睛,抬了抬嘴角,那样子很像是含着口弦片。《骆驼铃》成了安宇歌与母亲的最后一次心灵交流。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